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08章 北部防御兵力部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8章 北部防御兵力部署
    十月初一,收拾完了被俘的高丽众人,以及那些元朝乱臣贼子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群大元国子监的学生,以及一些元廷官员了。
    对于这些人,除了涉及宣政院(青藏高原)和高丽的,其他人鲁锦也懒得再审了,全部押回建康,准备编管南洋苏拉威西岛的新斤府为民。
    编管是宋朝的一种刑罚,和流放类似,但跟流放还有一定的区别。
    两者虽然都是强制移民,但流放相对自由一些,不仅可以保留散官的官职和俸禄(前提本身就有的话),还能自己选择居住地,户籍也没强制要求,你只要不跑回去,到了流放地基本爱干什么干什么。
    但编管就不一样了,到了流放地立刻就要在当地落户,或是拿来充军,或是录入当地户口,反正这辈子你是别想回去了,顺便还要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许当官吏,不许考科举,还要定期到当地官府报到,证明你没跑,相当于流放的升级版。
    对于这个决定,李善长还对鲁锦劝谏道,“陛下,这些元廷旧官和国子监生,不乏有能力出众者,全部编管南洋,是否有些浪费人才?”
    鲁锦闻言却说道,“都到了这个时候,宁愿留下做俘虏,也要与大都的元廷共存亡的,即便是人才,也都是心向蒙元的铁杆汉奸,留下只会败坏风气。
    “反而流放南洋,让他们身处异族中间,他们才能想起自己是中国之人,正好南洋那些华人多是移民一两代的后裔,早已对中国没了多大感情,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来过母国,把这些人流放过去和那些南洋华人混居,也能加强南洋华人对母国的向心力。”
    “这,却也有些道理.”李善长闻言这才点了点头。
    鲁锦见状又说道,“国朝初立,朝廷现在确实缺人才,但不要紧,咱们还可以接着办科举,自己选人才嘛。
    “之前的几次科举,录的都是安徽、江苏、浙江籍贯的士子,他们已经连考了两届,占了太多官位,不能让他们全占了。
    “这样,先生帮我拟一道诏书,明年继续办科举,但安徽、江苏、浙江三省的学子罢考两年,明年后年的秋闱,只许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江西、两湖的世子参考。
    “先这样考两届,平衡一下朝中官员的籍贯,之后的以后再说。”
    李善长连忙拱手称赞道,“陛下英明,臣也正想说这件事来着,此举不仅可以平衡朝廷官员的籍贯,还可以收新附之地的人心,实乃一举两得的良政,臣这就去拟诏书。
    “只是还有一事,如今北伐之战已经收官,陛下何时班师回京?”
    鲁锦想了想当即道,“燕云打是打下来了,但怎么防守也是个问题,等朕调整完塞北的兵力布防,然后再回去。
    “而且现在朝廷的五个方面军主力,有四个都在北方,北方用不了那么多兵,驻兵太多的话,补给也困难,南方还有福建、两广、云南等地还未收复,也需要大量兵力,我先看看如何调兵布防吧。”
    “明白,那臣先去草拟科举诏书?”
    “嗯,去吧。”
    接下来几日,鲁锦一直留在北京收取北伐各路大军的进兵报告,然后和夏煜、包毓两人拿着地图商量调兵布防的问题。
    大都皇宫旁边的枢密院,鲁锦和夏煜、包毓三人正凑在一起分析布防。
    夏煜当即说道,“南方还有福建和两广、以及四川、云南未附,四川现在没什么敌军,只需缪大亨的第四集团军,一个集团军足以平定四川,那么就只剩福建和两广,还有云南了。”
    鲁锦闻言也说道,“两广并不难打,甚至可以传檄而定,但福建必须真刀真枪的犁一遍,那里是色目人的大本营,尤其是泉州的蒲氏,还有福建的各种外藩邪教,遍地淫祀,必须用雷霆手段狠狠的清理一遍,如此一来,福建就至少需要一个方面军的兵力。”
    包毓和夏煜两人闻言皱了皱眉,然后夏煜才说道,“那就至少要调两个方面军回去。”
    包毓也立刻说道,“五方面军只有一半在北方,可以让常司令的第九集团军调去江西,跟廖永坚廖总兵的第十集团军会合,然后一起去打两广,这样就不用调动太多兵力了。”
    鲁锦闻言点了点头,现在的北伐前线已经占据了整个漠南,短时间内鲁锦并没有继续北伐漠北的打算,把常遇春这样的猛将留在塞北看门,实在是一种浪费,还不如让他继续去南方发光发热呢。
    然后他想了想才说道,“要不这样,让廖永安的第三集团军守山西及河套地区。
    “其中徐达的47军镇守山西,晋南的晋宁路改为临汾府,张良的121师三个团,分别镇守临汾、太原、大同三府,山西的三个盆地,一个盆地放一个团,兵力不用太多,用来稳定后方即可。
    “徐达亲率119师,驻守丰州(呼和浩特)、云内州(土默特左旗)、以及东胜州(托克托县),负责山西西北部,及河套东部的防御。
    “殷从道率120师,镇守平地、集宁、威宁三城(乌兰察布地区)。
    “廖永安和101师新任督师侯正,率101师,镇守宝昌州(太仆寺旗西南),恒州和上都开平(正蓝旗),以及云需府(沽源县)。
    “顾成的禁卫第五师,驻兴和府(张北),留作山西跟河套方面的机动力量,哪边有警,就从兴和(张北)赶去哪边支援。”
    两人一边听,一边把鲁锦说的布防标在地图上,然后夏煜立刻问道,“陛下,据前线军报所说,应昌路也已经被俞总兵的第二集团军攻克,应昌不留兵驻守了吗?”
    包毓也说道,“不仅应昌要守,而且只有禁卫第五师,一个师的兵力当作机动救援力量,是否有些少,河套与漠南这边地广人稀,各城之间相距甚远,禁卫师是纯步兵,如果周边预警,禁卫师赶去支援是否来得及?
    “依臣之见,应该再加强一些骑兵才是。”
    鲁锦闻言点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守塞北没有骑兵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朕准备把郑用的独立骑兵师,放到开平,交给廖永安指挥,用于加强河套及漠南地区的防御能力。
    “至于应昌.”鲁锦想了想才说道。
    “这次中路军打山西,不是还俘虏了不少元军吗,既有骑兵又有步兵,再编出两个农垦师来,移民到应昌和开平周边,负责驻守应昌,再编出一个骑兵团,交给郑用率领,负责支援各方。
    “这样整个山西、河套、漠南,就有八个师加一个团的兵力了,短时间内应是无虞。
    “至于以后,肯定要不停的向河套、漠南地区移民筑城屯垦,慢慢完善防线,再加上对漠北的蒙古残余势力持续打击,才有可能使北方长治久安,不过这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两人点了点头,夏煜再次指着地图问道。
    “陛下,阴山以北还有德宁路、净州路、和砂井总管府,这些地方不要了吗?”
    鲁锦看了看那三座城,仔细思考半天才说道,“先派人招抚,暂时就不驻军了,如果有敌人要过来强占,我们再派骑兵和禁卫师去打一下,短时间内还是应该先以经营河套和开平周边为主,那三个地方,实在守不住的话,暂时可以放弃。”
    两人闻言都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非要守的话。
    鲁锦以前不知道北方的情况,还在想原历史上的明朝为什么放弃了河套,直到他亲自北伐了解了情况,才明白过来。
    目前元朝在河套地区的统治,基本只覆盖到丰州(呼和浩特)和东胜州(托克托县)一带,只占了河套平原最东边的一个边。
    而呼和浩特以西,陕西的榆林以北,宁夏的银川以北,也即阴山以南的大片河套地区,再加上库布奇沙漠、鄂尔多斯高原,这一整片地区都是无人区。
    换言之,河套除了最东边靠近山西的地方,西边基本一个人没有,连人都没有,还怎么守?那就只能放弃了呗。
    而夏煜提到的阴山以北的德宁路、砂井总管府和净州路,这三个地方就在后世的白云鄂博矿区,以及四子王旗一带,现在连河套都没占领完呢,阴山北面的草原就更顾不上了,鲁锦现在也是没办法,就算要往河套移民,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总之目前先把河套实控了,再考虑阴山以北的草原吧。
    布置完漠南跟河套的防御,三人的目光又转向东侧。
    “辽东这边,一事不烦二主,就交给杨司令的第三方面军吧,这样他们一整个方面军就不用往回调了。”夏煜当即建议道。
    鲁锦闻言点了点头,然后指着西拉木伦河河谷说道,“这个地方要建一座城,此处是燕山与大兴安岭的交界处,封锁了这里,就能让漠南和漠北的游牧,与东北的渔猎女真分隔开来,使二者无法合流,朝廷分而治之,边防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你们说,这座城应该叫什么名字?”
    包毓当即道,“臣记得这里是一条河谷,此处的河流,西汉时称‘作乐水’,东汉时称‘饶乐水’,后来因河水渐黄,简称‘潢水’,蒙语将其称作西拉木伦河,也是黄色的河流之意,元廷还在该地以北设了个镇子,称作临潢。
    “臣以为可以将临潢的地名搬过来,新城就叫临潢县,或者依汉朝旧称,叫饶乐县,陛下以为如何?”
    鲁锦当即摇了摇头,“不,临潢不能南迁,反而还要继续扩大为县,要在那里也筑一座城,潢水的这座新城就叫饶乐县吧。”
    见两人纷纷露出疑惑的目光,鲁锦立刻指了指临潢那个地方说道,“你们仔细看,其实不仅是潢水河谷,这里也有一条峡谷,可以从漠南草原通往大兴安岭以东,因此临潢不仅不能撤,反而也要筑城镇守,将这一南一北两条通道全部卡死。”
    “原来如此,还是陛下看的仔细。”两人顿时恍然大悟道。
    然而实际情况是,鲁锦也没去过那个地方,但他在地图上看到集通铁路竟然经过了临潢(巴林左旗),从集宁一直连到通辽,而且这条线还是后世内蒙的铁路干线,既然铁路都能走,那行军肯定也不在话下,这里肯定原本就是有通道可走的,所以不得不防。
    敲定了临潢和饶乐两座新城之后,鲁锦才再次说道。
    “以饶乐县为界,大兴安岭及燕山以东,归杨璟的第三方面军统一指挥镇守,其中靠近饶乐的西边,再由俞通海的第二集团军负责镇守。
    “俞通海亲率114师,负责镇守饶乐、全宁、和临潢,师部暂时驻全宁。
    “吴复率130师,负责镇守松州、大宁、和众(凌源)三城,师部暂驻大宁府。
    “曹良臣率131师,负责镇守怀来(居庸关)、兴州(承德)古北口、遵化(喜峰口),控制军都陉、平岗道、卢龙道的三座关隘,师部驻兴州(承德)。
    “张德胜率115师,以及李隽的禁卫二师,坐镇大都,当作整个集团军的机动支援兵力,哪里有警就去哪边支援。”
    两人闻言连忙将兵力布置标在地图上,等二人记完,鲁锦才又说道。
    “辽东方面,叶升率116师,镇守川州、兴中州(朝阳市)、富庶(建平)三城,师部设在兴中(朝阳)。
    “徐用率110师,镇守懿州(彰武以西,阜新以北)、广宁(北镇市)、还有锦州,师部设在广宁(北镇)。
    “濮英率103师,镇守咸平(开原)、宁昌(法库和彰武之间)、还有沈阳,师部设在宁昌。
    “杨璟亲率郭天爵的117师,和李旺的禁卫第一师,坐镇辽阳,负责支援前线各路。
    “另外我听说俞通海还弄到了近万匹马,是不是有这回事?”
    包毓闻言当即说道,“辽东方面是有近万匹马,其中有三千匹,是辽东情报站站长关天杰购买之后,还未南运的马匹。
    “俞总兵向松州进兵的时候,从他那里拿了两千匹,后来在平岗道抓捕妥雚帖木儿的时候,还从他的怯薛军那里缴获了两千多匹马,以及后续攻占全宁路和上都时,又从当地牧民那里赊账买来了五千多匹,加上锦州那边剩的一千匹,不多不少,刚好一万匹左右。”
    鲁锦点了点头,然后才又说道,“既然有这么多马匹,不如这样,把116师48团的指挥使沈仁,升为116督师,原116师督师叶升,负责组建一个新的骑兵师,就叫骑兵一师,郑用那个独立骑兵师改称骑兵二师,二师负责漠南,一师负责辽东。
    “正好辽东本就多马匹,叶升又是骑将出身,就连朕的骑术也是他教的,让他来带这个骑兵师,朕放心。
    “另外一万匹战马肯定不够,可以让叶升继续购买,回来再往辽东设几个牧监马场,这样再加上一万多骑兵,在辽东往来支援,应该就没多大问题了。”
    夏煜当即点头赞同道,“不错,辽东地域广阔,没有一支骑兵作为机动力量肯定是不够的。”
    包毓也道,“杨司令驻辽阳的只有一个禁卫师和步兵师,这回再加上一个骑兵师,有骑、有步、有火器,三个师合计近四万人,就算敌军有十万人的规模,只要不全是骑兵,这个总预备队也有一战之力,如此辽东就稳妥了。”
    夏煜闻言也再次说道,“现在的东北,唯一有实力召集几万兵力的,就只剩盘踞在泰宁路一带的辽王阿扎失里了,现在大元已灭,或许可以尝试招抚他,等辽东稳固之后,到时候看情况改土归流,他若不服就直接灭了他。”
    鲁锦也点头道,“可以试一试,不过也就图个暂时稳住他而已,不把他彻底打服,他是不会听话的。”
    如果说辽王阿扎失里,或许没几个人听说过,但要说起朵颜三卫,那对明朝历史熟悉的,就会觉得大名鼎鼎了,朵颜三卫的首领,就是这个辽王阿扎失里。
    在原历史上,朱元璋领导的明军北伐,只是把元廷赶到了燕山以北,但北元仍旧存在,还有当年在当涂被他放走的纳哈出,也回到了辽东。
    于是在北元元廷的指挥下,纳哈出积极在辽东招揽残元旧部和兵马,让他在辽东攒出了二十万大军,当时盘踞在漠南的一共有三股势力,纳哈出,北元元廷,以及蒙东兴安盟和齐齐哈尔一带的辽王阿扎失里。
    后来傅友德、蓝玉、冯胜率领二十万明军征讨纳哈出,纳哈出被迫投降,被封为海西侯,然后老朱又强拉着他去打云南,时年六十多岁的纳哈出直接病死在了征云南的路上。
    接着蓝玉和王弼又率领明军在捕鱼儿海击败了北元元廷主力,自此之后,漠南和辽东的三支势力三去其二,只剩一个辽王阿扎失里独木难支,最终被迫投降朱元璋的大明。
    老朱给辽王阿扎失里的地盘设了三个羁縻卫所,分别是泰宁卫、朵颜卫、福余卫,其中朵颜卫的实力最大,故而常将三卫并称朵颜三卫,朵颜卫部众又自称‘五两案’人,这个蒙语音译之后,就成了兀良哈,因此朵颜三卫又可称‘兀良哈三卫’,这便是历史上朵颜三卫的由来。
    关于阿扎失里的朵颜三卫,熟悉明朝历史的肯定觉得大名鼎鼎,但关于朵颜三卫的谣言也是最多的,比如最离谱的,朵颜三卫帮朱棣靖难,这个谣言出自清编明史,清编明史又是采用的明朝中后期的江南野史,而江南野史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嘉靖。
    嘉靖为了把他爹搬进太庙,让太庙给他爹腾位子,就把朱棣的太宗庙号改成了成祖,之后江南就兴起了一阵追思建文帝,诽谤朱棣的舆论风气,江南文人很是编了一些谣言,其中最离谱的,应该是祝枝山瞎几把编的‘勿使朕负杀叔之名’,还有‘诛方孝孺十族’。
    关于朵颜三卫和靖难的谣言就更多了,清朝修明史特意挑了许多野史进去,修出来的明史简直可以当魔幻小说看。
    比如‘战神’李景隆率领十万建文大军,穿越到一百多年后,打到当时根本不存在的北京南门之类的,然而北京的南城(外城),是特么嘉靖时期才扩建出来的,李景隆在建文朝打个屁的北京南门,除非他拥有带领十万人一起穿越的能力
    还有朵颜三卫,一直都盘踞在蒙东的兴安盟和齐齐哈尔一带,朵颜三卫南迁到大宁一带活动,那也是明朝后期的事了,那些明朝中后期的江南文人,根本就没见过元大都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元末明初的朵颜三卫是从哪来的,只能根据他们见到的北京南城,和大宁的朵颜三卫来瞎编野史。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人没办法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历史上的辽王阿扎失里,本来就是独木难支,被迫归附明朝的,而且阿扎失里可是世袭的铁木真弟弟铁木哥的辽王一系,世代都是辽王。
    结果投降明朝之后,就连纳哈出这个木华黎的后代,都被老朱封了个海西侯,而阿扎失里这个世袭辽王,老朱只给了个泰宁卫指挥使,连个伯爵都不给,阿扎失里心里能服气就有鬼了。
    所以明初的时候,朵颜三卫根本就不愿南下,再加上明初的明军比较强势,你让他们去迁居大宁,他们都不一定敢来,帮朱棣靖难就更是无稽之谈。
    因此当听到夏煜建议,可以招抚阿扎失里的时候,鲁锦就在想,这次肯定要给阿扎失里一个爵位,起码得是侯爵,爵位又不值钱,反正鲁锦不会给他发工资,就算给他封王也只是个虚名,他想要工资也可以,全家搬去南京,鲁锦就给他发工资,就看他敢不敢要了.
    敲定了第三方面军的布防,接下来就只剩东宁府了,鲁锦看着那辽阳东边,直到高丽边境,想了想才说道。
    “东宁路方面,交给刘福通的暂编第十一集团军驻守。
    “鸭绿江江口这里,元廷在这设了个婆娑巡检司,要以这个巡检司为基础,筑城屯垦,新城就叫丹东府,另新增凤城、宽甸两县,让刘福通的47军141师的罗文素驻守,师部设在丹东。
    “另外高丽的熙川对面,也必须有我们的城池,一对一的盯着他们,可以熙川对面新设集安、江界、江源三县,交给明玉珍的143师驻守,师部设在集安府。
    “还有高丽半岛东侧,这个双城总管府,高丽以前称作咸兴县、永兴县,今后改成夫租县,玄菟县,全部改成汉朝时的地名,两县合称为玄菟府,交给关铎和潘诚的144师驻守。
    “另外这里还要驻一支海军,新成立一个北海舰队第一支队,就驻在玄菟府。
    “最后还剩下一个王显忠的142师,让他们驻守辽东半岛,元廷在这里设置的金复州万户府,今后拆分成金州和复州两县,再加上盖州,一共三个县,正好交给142师驻守。
    “而且辽东半岛属于后方,142师还可以拿来当预备队,如果高丽敢进犯辽东,就让142师前去支援。
    “另外锦州这里有个位置绝佳的军港,也不能浪费,在这里新设一个旅顺县,新编东海舰队第一支队,驻扎旅顺港。”
    等两人把兵力布置全记下来,夏煜这才再次提问道。
    “陛下,这个兵力布置倒是没问题,只是臣有些不明白,陛下总说要将水师改编成海军,那这海军的编制究竟是如何架构,和原来的水师一团二团三团有何不同。
    “陛下刚刚说的北海舰队第一支队,东海舰队第一支队又是什么,分别是什么官职,舰队要如何管理?这些应该怎么理解?
    “还有,这国内的水战差不多都打完了,若要成立海军,现在差不多也该成立了,这三大水师应该如何进行整编?”
    鲁锦闻言当即掏出一张编制表格,放到两人面前。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