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09章 兵权换王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9章 兵权换王爵
    两人接过那本薄薄的小册子,只见封面上面写着《大明皇家海军规划纲要》,二人顿时对视一眼,仅看这名字就知道不简单,鲁锦竟然专门为此编了一本纲要,可见其对海军的重视。
    翻开里面第一页是三幅彩绘的旗帜,分别是大明国旗和圣武军军旗,以及海军军旗,海军旗为红底,下面是蓝白相间的海水波涛纹,上面是一个黄色的舵轮,舵轮正中间是一颗金星,再往下则是文字描述的具体编制方式。
    海军为圣武军下的独立军种,设海军总司令部,级别为方面军级,主官为海军总司令和总训导官,两人都是元帅军衔,总司令下面还有副总司令若干。
    海军总参谋长,主管训练和战役规划,以及海军军校,大将军衔;
    海军副总司令,主管基地建设运维一人,大将军衔;
    海军副总司令,主管舰船装备规划和建设一人,大将军衔;
    以上是海军总部的领导班子,下面还设有三大舰队,分别是北海舰队,负责对马海峡以北海域;东海舰队,负责广州以北海域;南海舰队,负责广州至马六甲的南洋海域。
    各舰队设舰队总司令部,级别为集团军级,主官为舰队司令,和舰队总训导官,两人都是大将军衔,其他的还有几个副官,与总部类似。
    舰队再往下,则是分舰队,也就是鲁锦说的支队,每个支队装备‘三等’以上战舰十艘左右,支队为正军级,主官为上将军衔,每个大舰队至少下辖基地和分舰队三到五个不等,最多不超过十个。
    也就是说每个大舰队至少要有三十到五十条主力战列舰,最多一百艘,三大舰队加起来就是100到150,最多300条战列舰。
    这个数量多吗?当然不算少,和历史上的英国皇家海军差不多,英国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战时期,可是拥有175条风帆战列舰的,且这个数字只计算74炮战列舰以上的船只,更小的根本不计入统计。
    到1815年的战后和平时期,英国只保留了99艘战列舰,毕竟带英打完仗就立刻裁军也算老传统了,100艘左右也差不多是带英这个体量的国家,日常运营能撑得住的数量,战时需要可以临时暴兵。
    两人一开始看这些编制和舰船数量的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按照鲁锦的这个规划,整个海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一百多条船而已,最多三百条顶天了。
    而现在光是圣武军那三个水师团,就有船只数千艘,哪怕不计算桑世杰和缪友珍麾下的内河战船,只计算白广泰率领的那些海船,也足足有数百艘,远比鲁锦规划的一百多条船多得多,这么一看,好像改组后的海军也就那样。
    但当他们翻开下一页,看到所谓的五等舰划分时,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只见上面写着,一等主力旗舰,含三层贯通火炮甲板,装备长炮100门以上,载员600到800人,用行省名命名;
    二等舰两层贯通火炮甲板,载炮九十门以上,用行省名命名;
    三等舰两层火炮甲板,载炮七十门以上,用府名命名;
    四等舰两层火炮甲板,载炮52门的快速巡航舰,用县命名;
    五等舰,至少一层火炮甲板,载炮40门以下,用于侦察和送信的斥候舰,用镇名命名。
    补给舰用湖泊名,登陆人员运输舰,用山岳名
    二人看完再次对视一眼,心中大致粗略计算了一下,顿时直呼好家伙。
    夏煜见状当即道,“陛下,若按这个编制,每个分舰队都有十艘左右的三等以上战舰,就按十艘来算,那岂不是说只一个分舰队,就有七百多,甚至近千门重炮?
    “一个大舰队下辖三到五个分舰队,那这一个大舰队就有三四千门重炮?整个海军,所有船加起来,重炮数量岂不是超过一万门???”
    当夏煜自己算出这个数字的时候,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这还只是按照最低标准的一百多艘船算的,如果三百艘呢?那岂不是要两万门重炮?这感觉也太离谱了。
    现在的圣武军只有八个禁卫师,也就是八个炮团,每个炮团64门炮,全加起来也不过512门火炮,就已经能压着各路元军和军阀打了,可即便如此,全军的火炮加起来,还不够海军一个支队的一半,这海军得有多逆天
    鲁锦闻言却跟没事人一样不在意道,“对啊,一万门炮很多吗?就这你还没算海军各基地的岸防炮数量呢,像是一些重要的港口和海路要冲之处,将来还要设立岸防炮基地,用于防备可能的敌国海军袭击,当然如果能在外海就将敌军解决掉那就更好了。”
    “可是,可是就按每艘船700人计算,这海军全加起来也至少有七万人了,再加上那么多火炮,这军费恐怕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而且这么多火炮,朝廷除了倭寇要防备之外,在海上还有什么敌人需要这么多炮来防备?”夏煜还是十分不解的问道。
    鲁锦闻言当即反问道,“那好,就算只防备倭寇,如果让你来制定一个防备倭寇袭扰的方案,你准备用什么办法?需要多少兵力和物资钱粮?”
    “这”
    不等夏煜说完,鲁锦就再次提醒道,“而且你别忘了,倭寇的袭扰范围,从最北边的辽东沿海,一直到琼州府,都在倭寇的攻击范围之内,这万里海疆,你准备怎么防?难不成沿着海岸线修一条万里长城?”
    “.”夏煜闻言顿时就沉默了,沿着海岸修长城那肯定是只有傻子才会干的事,但如果在沿海各地设海防部队,每支部队再配几条巡逻船,这样倒是可行。
    可问题是,中国沿海那么长,如果处处都要设岸防部队和巡逻船只,那又需要多少兵力和船只呢?真的会比鲁锦规划的海军更便宜吗?
    在原历史上,朱元璋就是那么搞的,他在沿海设立了二十万人的备倭卫,每个百户所配一条小巡逻船,然而有个屁用,空耗钱粮,该防不住还是防不住。
    就在这时,包毓主动接话道,“兵法有云,处处皆备等于处处无备,这是陛下前几天才说过的话,与其在万里海疆处处设防,不如组建一支能深入大洋的精锐,到敌人的家门口盯着。
    “只要敌人一出家门,咱们就一棒子将他打倒,这样只需要一个人就能盯住仇家,远比让全家人都守着自家院墙要好,那样的话,自己家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民间也有句谚语,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陛下的那本速成兵法中也写过,要争取战争的主动权,与其处处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打到敌人家门口,让敌人防着我们,这样只需用很少的一部分力量,就能牵制更多的敌人。
    “所以我支持陛下组建海军的想法,至于军费,又不是一下子就把钱全掏出来,就算全掏出来,造船造炮也需要不短的时间,熟练的炮兵和精通航海的人才也需要培养,咱们可以一年造几艘,三年造一个分舰队,十年建成一个大舰队,积少成多,慢慢攒呗。”
    啪啪啪——
    鲁锦闻言当即击掌赞道,“包毓说的不错,其实造海军远比守沿海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你守沿海只能被动防御,倭寇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但造海军主动出击就不一样了。
    “多的不说,这三大舰队只要能先建成一个,朕就有把握把整个倭国灭了!还防什么防?
    “而且海军是可以深入远海的力量,并不是说打完倭国就不需要海军了。
    “你们也都学了不少地理,看了那么多舆图,这大越国(安南),全国都在海边,重要城池也全在沿海,蒙元从陆路征安南,三次都没讨到什么便宜,但如果从海上征安南,那安南就会陷入我们防备倭寇一样的境地,处处皆防等于处处无防,让他防不胜防。
    “就像包毓说的,他们天天防备着咱们,他自己家的日子还过不过了?久而久之,必将国力衰微,到时候再一举灭了他们,收复汉唐故土。
    “还有南洋诸岛,那里不仅是发展海贸的重要商路,还有许多九州根本不出产的特色方物,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如何将南洋纳入国家的版图?
    “打陆战,你们都知道运河水道运输补给的重要性和便利性,而大海就是天然的运河,岂有不加以利用的道理?
    “至于海军的军费。”
    鲁锦指了指那份规划纲要封面上的‘皇家’二字,“海军的军费,朝廷如果不出,朕就用皇室的内帑来建,但是前提先说好了,海军赚来的钱,朝廷也别想拿到一分,全部归入内帑。”
    “.”二人闻言都是一阵无语,夏煜当即疑惑道,“海军还能赚钱?”
    鲁锦当即敲着地图说道,“日本虽是岛国,但该国多金银矿脉,将来打下来之后派人开采,每年至少能给朝廷上交400万两白银,且最少能持续开采一百年之久。”
    “每年四百万两,连续一百年?那岂不是就有四万万两白银?”二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倭国竟有这么多金银?!”
    “嗯,有,甚至连具体的金银矿位置朕也知道。”鲁锦点点头,然后随即一指南洋的渤泥国和苏禄国。
    “还有这里的婆罗洲,有很多石油,将其开采出来,不仅能炼制灯油,石蜡,还能制作油烟墨,印刷书籍的油墨,你们想想,光是控制了国内的灯油、印刷、书写用墨,还有蜡烛,每年就能赚回多少银子?就这还没算其他的特产呢。”
    二人闻言顿时对视一眼,夏煜当即义正言辞道,“海军乃国防事务,此乃护卫国家海疆的重器,怎能让陛下自己用内帑出钱呢,朝廷就算军费紧张,至少也要出一部分才行。”
    鲁锦见状顿时笑了起来,看来这些人的脑筋也转的很快嘛,是谁说古代的儒生就一定迂腐的
    十月初七,调整各地驻军防御的方案刚刚定下,就被鲁锦从大都发往前线各方,各部队也立刻开始调动调整了起来。
    朱亮祖听说鲁锦要把他的第二方面军整个调回南方,顿时有些惊讶的找到了鲁锦。
    “陛下要调二方面军回南边?”
    “对啊,如今北伐已经打完了,南方却还有福建、两广和云南未附,怎么,你是想留在北方驻守?要不朕给你换换,让杨璟去打南边,你留下来镇守辽东?”鲁锦看着他当即说道。
    “别别别,辽东和漠南皆苦寒之地,天天守着又没有仗打,干的净是些筑城开荒的苦力活,臣还是去打福建和两广吧。”朱亮祖闻言连忙摆手说道。
    “那不就得了,给你麾下的各部队下令,收拾收拾,这个月准备随我班师回京。”鲁锦当即安排道。
    “是!”朱亮祖连忙答应下来,只是答应完了之后,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跟在鲁锦身边,一副欲言又止,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鲁锦大致能猜到他想说什么,无非是仗打完了,想要封爵的事呗,但鲁锦故意不说,一边在宫城的城墙上走着,一边指着外面的城区道,“积水潭这里风景不错,北方本就比较干燥缺水,如果能依水而居就最好了。
    “将来迁都此处之后,朕让建设部在这里给你修一座王府,让你在此处养老如何?”
    “啊?这这这,让臣住王府,这会不会有些过了?”朱亮祖一听这话,心里当然是喜不自胜的,但他也拿不准鲁锦这是不是在试探他,因此说话还是十分谨慎的。
    鲁锦扶着城墙上的垛口,看着积水潭方向说道,“有什么不合适的,虽说汉高祖刘邦曾杀白马盟誓,说过非刘氏不可称王的话,但前宋不是也有武将因功封王的先例吗?
    “朕没那么小气,不会连个王爵都舍不得给,但是有一条得说清楚,在我这里,非公输不可封亲王,武将有大功封个郡王还是可以的。
    “不过朕还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朱亮祖闻言顿时激动道。
    “死后追封郡王什么的,太过不尽人意,活着没享受到的荣耀,就算死后追封又有何意义,但是你现在还领着兵,手握兵权的大将,即便是五个方面军司令,这次之后也只能封国公,什么时候等你卸甲回京担任文职,朕就什么时候给你封王。”
    “啊?原来是这样。”
    朱亮祖闻言顿时有点小失望,不过鲁锦身为皇帝,从他们这些大将手中收回兵权,也是早晚的事,既然兵权早收晚收都要收,用兵权换一个郡王爵位也不是不能接受。
    最关键的是,他的二方面军,下辖的两个集团军当中,第六集团军总兵是廖永忠,根本不会听他的,他亲领的第五集团军,副总兵是冯胜,而冯胜的大哥冯国用,又是鲁锦身边的武相,更不可能听他的,他自己身边还有高耀这个总训导官管着,朱亮祖就算有心造反,他也调不动任何一支部队。
    鲁锦设计的这个制度把他限制的死死的,老实听话打仗自然没问题,但你要敢造反,分分钟就能架空你。
    既然如此,那这兵权死攥在手里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等打完仗早点换个王爵回京享福。
    鲁锦没搭理他的惊讶,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朕喜欢有话直说,省的藏着掖着,互相猜忌,容易让你们胡思乱想,将来再惹出祸来。
    “记得北伐之前,朕就跟你说过,想要什么直接跟朕说,朕不给你那算朕小气,但绝不许你们从百姓那里去抢,尤其是百姓的土地。
    “五个方面军司令当中,就数你最是贪财好色,不过只要不是犯大错,朕也不是不能容忍你,记住,在我这没有自污那一说,不然别怪朕没提前跟你说过。”
    朱亮祖连忙乖顺的低头拱手道,“是,这些臣都记得,陛下多虑了,还有诸将中最贪财好色这个说法,臣实在是冤枉啊”
    “哦?竟是如此?”鲁锦顿时故作惊讶的反问道,“此次攻破大都,抓了不少宫人,这些女子若是全杀了,世人肯定会说朕残暴,若放回民间,寻常百姓估计也不敢要她们,可能还会惹出祸来,因此朕就想将这些元廷的宫中女子,赏赐给你们这些将领和有功之臣。
    “你看你要不要从中挑选几个?”
    朱亮祖闻言顿时眼前一亮,抬起头来,“陛下此言当真?”
    鲁锦见状当即一脚踹了过去,“还说你不好色?!”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