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 第676章 刘封劝降
第676章 刘封劝降
“轰!”
三名躲闪不及的守门士卒直接被撞得飞起,重重砸在照壁上,生死不知。张辽冲入前庭,毫不停留,长枪如毒龙出洞,左右点刺,瞬间又将两名试图阻拦的曹军刺翻在地。
“挡我者死!”
张辽一声暴喝,声震屋瓦,凛冽的杀气伴随着血腥味弥漫开来,让闻讯从两旁厢房冲出的曹军士卒为之一窒。
“结阵!快结阵!长枪手上前!”
那名曹军司马显然也听到了动静,此刻正站在大堂前的台阶上,声嘶力竭地指挥着。他身边迅速聚集了十数名亲兵与数十个屯兵,这些里大多都是有些战斗经验的曹军老卒,勉强组成了一个防御阵型。
张辽带来的二十名骑兵此时也已全部冲入前庭,他们人数虽少,但皆是百战精锐,又乘着马匹冲锋的势头,面对数量占优但仓促应战的曹军,反而占据了上风。
“下马!步战夺堂!”
张辽深知在庭院内骑兵施展不开,立刻下令。他率先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长枪一摆,便朝着台阶上的曹军司马杀去。
“保护司马!”
曹军亲兵呐喊着挺枪刺来。
张辽不闪不避,长枪划出一道弧线,精准地荡开刺来的数支长矛,随即手腕一抖,枪尖如同毒蛇吐信,瞬间穿透了一名亲兵的咽喉。
他脚步不停,如同猛虎入羊群,长枪或扫或刺或挑,每一击都必有一名曹军倒地,勇不可当。
身后的骑兵们也纷纷下马结阵,三人一组,互相掩护,如同磐石般稳稳向前推进,将试图包围上来的曹军一步步逼退。
那曹军司马见张辽如此悍勇,转眼间就已杀到近前,心中大骇,一边后退一边挥舞着佩剑喊道:“放箭!快放箭射他!”
零星几支箭矢从大堂内射出,但张辽早有防备,用枪拨开,速度丝毫不减。他瞅准一个空档,猛地一个突进,长枪直取曹军司马的胸口。
那司马倒也并非庸手,危急关头举剑格挡。
“铛”的一声脆响,火星四溅。他只觉一股巨力从剑上传来,虎口迸裂,佩剑几乎脱手,整个人踉跄着向后倒退。
张辽得势不饶人,踏步上前,枪杆顺势横扫,重重地砸在对方的腿弯处。
“啊!”曹军司马惨叫一声,跪倒在地。他还想挣扎,张辽的枪尖已经抵在了他的咽喉,冰冷的触感让他瞬间僵住,不敢再有丝毫动弹。
“主将已擒!降者不杀!”
张辽声如洪钟,响彻整个县府。
眼见主将如同小鸡般被对方擒住,剩下的曹军士卒顿时失去了斗志,面面相觑,不知是谁先扔下了兵器,很快,叮叮当当的声音响成一片,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投降。
少数几个死忠还想反抗,迅速被张辽的亲兵解决。
与此同时,城门口也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和欢呼声。显然,副手带领的八十人已经顺利夺取了城门,并且点燃了信号,城外的左幕军主力正蜂拥而入。
张辽让人将面如死灰的曹军司马捆了个结实,押在一旁。他站在县府大堂的台阶上,看着城中渐渐平息下去的抵抗烟火,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堵阳,这座扼守南阳盆地东北通道的战略要地,已然易主!
他立刻下令:“肃清残敌,安抚百姓,紧闭四门,多派哨探!即刻向太史将军报捷!”
“喏!”
麾下将士轰然应诺,士气高昂。
拿下堵阳,等于是在曹操中原腹地的西南方向楔入了一颗坚实的钉子。进可威胁颍川,退可屏障南阳,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张辽此役,胆大心细,果断迅猛,头功已是板上钉钉。他可以想见,左将军刘封接到捷报时的喜悦之情。而以此战为先声,中原大战那波澜壮阔的画卷,正由此徐徐展开。
占领了堵阳之后,张辽却没有收手。
太史慈先前也说了,堵阳为首功,可不是还有叶县吗?
他张辽要取就取全功,区区堵阳,何足道哉?
**
上午辰时,涪城城南。
刘封与曹昂两人各自带了十几骑亲随,于城南一高地会面。
两队人马靠近之后,相距一百五十米停下,随后刘封和曹昂单独趋马前行,身边仅各带两个亲卫。
之所以这样安排,乃是固有的安全模式。
双方距离一百五十米,会见地点便是七八十米处,这种距离弓弩对于铁甲的杀伤力已经不强了,而且还有充足的反应时间。那两个亲卫便有手持盾牌的,随时可以上前护卫自家主公。万一发生意外,百八十米的距离,骑兵可谓是一闪而至,也能及时赶到战场。
“子脩多年未见,风采不改当年啊。”
两人相见,年纪更小一点的刘封却是更为成熟一些。
曹昂露出一丝苦笑:“败军之将,何言风采,往昔虽觉左幕军虽精,却并非不可抗衡。如今蜀中一会,方知其中差距。”
曹昂坦诚双方军队的差距,但随即又话锋一转道:“只是我军虽败,却有必死之心,左将军若要劝降,还是趁早打消了这念头吧。”
刘封看着曹昂的神情,发现对方意志坚定,显然所言并非是虚。
随后,刘封突然问道:“子脩,莫非汝欲使我与大将军不死不休焉?”
曹昂吃了一惊,本能的想要摇头。
刘封如今的声势实力早已经在曹家之上,曹昂疯了才想给自家老爹找这么一个不死不休的对手。
很快,曹昂就醒觉了过来,明白了刘封话里的未尽之意。
很显然,刘封这还是在劝降。
曹昂乃是曹操的嫡长子,继承人,他若是死在了涪城,那曹操与刘封之间的仇恨可就相当之深了,这才会符合刘封这句话的含义。
曹昂先惊后喜,惊是惊刘封话里隐含的威胁,喜则是喜刘封能说出这话来,显然也是不想与曹家势不两立的。
“子脩,汝今日若愿降服,他日我必保全曹氏一族。”
刘封等了片刻,却看见曹昂脸色变幻,却始终不发一言,渐渐没了耐心:“可若是汝顽抗到底,那就不能怪我不顾昔年同袍之情,届时我与曹氏不共戴天,必先斩曹仁以示决心。”
曹昂登时大惊,赶忙抬头去看刘封,却看见对方脸色郑重,可见所言非虚。
一时之间,曹昂心头一阵慌乱,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沉稳。
来之前,曹昂与司马懿、曹纯、杨修、曹休、李整等心腹仔细商议过,都觉得投降未必不可行。
如今曹军已经连败数场,六万精锐大军入蜀,后来又补充了近两万人,可如今仅仅只剩下了三万余人,士气低迷,士卒厌战。
涪城虽然坚固,可如何能与成都相提并论?
刘璋守成都时,一日便被横扫城头,这件事情曹昂等人虽然没能亲眼所见,但那战后残骸却是亲眼目睹过的。
那一片狼藉的景象,至今都没有忘记。
虽然不知道左幕军究竟是如何办到的,但既然能在成都做到,自然也就能在涪城做到,而且还能做的更轻而易举,做的更变本加厉。
司马懿建议曹昂在涪城争取时间,首重的目的是时间,不是战斗。战斗只是争取时间的一个方法,若是能够不战而能得时间,那自然是更好了。
如今刘封开出价码,逼迫曹昂进行选择。
降则保全曹氏,给曹氏留一条退路,日后即便自家父亲战败,只要刘封信守承诺,就不怕曹氏还有灭族之患了。
若是他不答应,那接下来可想而知的是,涪城必然会迎来左幕军不惜代价的猛攻,而一旦战败,曹氏必再无幸免的可能。
到了那时候,哪怕刘封仅仅只是维护自己言出必行的形象,也要对曹氏赶尽杀绝。
至于刘封到底说的是不是真的,曹昂并不怀疑,因为至今为止,刘封的信誉还是极为斐然的,可谓是一诺千金。
曹昂的脸色不断的变化,最后咬牙道:“若是我愿降服,左将军是否能答应我几件事情?”
刘封默默的注视着曹昂,直到后者有些发慌时,才缓缓点头:“你且说来一听。”
曹昂闻言之后,心下稍安,方觉中衣尽被冷汗浸透,贴于脊背之上。然其神思一转,斗志复萌,遂朗声应道:“左将军明鉴。其一,城中将士,皆受曹氏恩养,骤然易帜,恐人心惶惑,激生变乱。乞望宽限七日之期,容某安抚部属,交割印信。待诸事停当,昂自当亲率众将,开城纳降!”
“三日。”
刘封直接了当的竖起三个手指:“休言七日,我只予你三日时间。时辰一到,愿降者随你出城,余者,自有我麾下处置!”
曹昂神情踌躇,明白这是刘封对自己缓兵之计的威胁和警告。这剩下的人能有什么好下场,显然不言而喻。
只要你曹昂舍得死,那他刘封就舍得埋。
“可否允许不愿投降的将士留下武装之后,离开蜀中?”
看着刘封坚定的神情,曹昂只能硬着头皮的提出第二个条件。
刘封用看傻子一样的眼光看着曹昂,只觉得对方是不是没有搞清楚现在的态势。
曹军虽然只剩下不足三万人了,可这三万人里,最少有两万余是曹军的精锐,光是骑兵就有八千余人,刘封怎么可能同意放这些人走?
眼下刘封已经和曹氏彻底撕破脸了,曹操正在进攻襄阳,而左幕军也即将席卷中原,双方全面大战已经爆发了。
在这节骨眼上,让八千精骑返回中原,就算把战马都给扣下了,那也是极大的资敌行为。
对于曹昂的试探或是要挟,刘封只有简单的八个字:“为今之计,不降者死。”
曹昂闻之,面色骤然铁青,沉吟半晌,方强自争辩道:“左将军若如此相逼,时限仓促,昂恐……恐难服众将之心,军中若有哗变,如之奈何?”
刘封目光如炬,直视曹昂,肃然道:“战耶?降耶?皆在子脩一念之间。然既言归顺,贵在诚心二字。若首鼠两端,暗藏他计……”
言至此处,刘封声转沉毅:“封虽不才,亦非痴愚之辈,岂能察之不详?”
曹昂如遭电击,低下头去,不再言语。
这边的激烈交谈,引起了两边甲骑的紧张,一个个骑士都将马缰抓在手中,不断的窥探这边的情况。
注意到这一点之后,刘封决定结束谈话。
临别之际,刘封仰天长叹一声,恳切谏言道:“子脩,尔等今已身陷天罗地网,涪城内外,吾十万雄兵围困如铁桶一般,纵有插翅之能,亦难飞渡。此时若降,上可保全性命,下可为宗族留一后路;倘若执意一战,则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言至动情处,刘封神色亦转肃穆:“封虽常感念昔年与汝父并立迎奉天子之谊,雒中故旧之情,然身为一军之帅,亦须对麾下将士性命负责。其中利害,望子脩深察明断,封静候佳音。”
说完之后,刘封当即缓缓调转马头,带着孙翊和周峻朝着自家亲卫而去,对面看见曹昂无恙,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气氛重新变得缓和了下来。
等到刘封被亲卫接到,团团保护在中间后撤时,曹昂也为其麾下亲卫所包围。
只是曹昂似乎失了魂一般呆立在原地,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直到刘封回归本阵之后,曹昂才动了起来,转身返回涪城。
回到涪城之后,曹纯、司马懿等人立刻围了上来,想要询问双方见面交谈的内容。
只是看见曹昂脸色阴郁,几人都忍住了话头,将曹昂拥入后堂。
等到闲杂人等全都退下之后,曹昂才缓缓将今日碰头的内容说了出来。
曹纯、司马懿等人听完之后,脸色都不太好。
今日碰面,刘封会劝降曹昂,这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别说是司马懿这等聪明人了,就是曹恭、李沐这等彻底的武人也都能猜得到这一层。只是刘封态度之严,逼迫之紧,就是司马懿都没想到。
众人面面相觑,心里对刘封和左幕军的态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