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 第153章 为顏常山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叛军攻破常山郡之后,对顏杲卿严刑拷打,逼其投降,顏杲卿骂了回去,安禄山气的割掉顏杲卿舌头。】
    常山郡城被破,顏杲卿、袁履等常山守官被押解到安禄山大营
    安禄山上前假惺惺的斥责:“顏杲卿,你原本是范阳的小官,是我提拔你做了常山太守,对你有恩,你为何要背叛我?”
    听著安禄山假惺惺的话,顏杲卿一口血水吐向安禄山。
    瞋目骂道:“你本是营州杂胡,受朝廷恩宠,官至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天子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起兵反叛,背叛国家?
    我顏氏世代为唐臣,忠君报国是本分,岂能与你这叛贼同流合污!”
    安禄山被骂得恼羞成怒,他本想劝降顏杲卿,只要顏家的硬骨头都投降了,那河北其他郡的墙头草们,绝对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来人,拉下去砍掉他手脚,再割掉他的舌头,吾倒要看看他还怎么骂?”
    “杂胡儿,就你还妄想起兵造反,朝廷大军不日就来,到时候你必定死无葬身之地之地!”
    顏杲卿看著向自己走过来的几个叛军,趁著最后的机会怒骂出声。
    “你们磨磨唧唧干什么,吾不想听到他的声音了。”安禄山愤怒的怒吼道。
    几声刀剑声响起,顏杲卿的手脚和舌头都没了。
    安禄山笑嘻嘻的走上前,蹲在顏杲卿道:“让你骂我杂胡儿,现在你倒是骂呀?”
    顏杲卿含血的眼神怒视著安禄山,口中发出模糊的声音:“杂..杂..胡..儿!”
    【顏杲卿骂到气绝而亡,司马袁履谦效仿顏杲卿痛骂叛军,被残忍杀害;顏杲卿的儿子顏季明也被叛军处死。】
    【顏氏家族在常山的亲属、家僕 30 余人同时被杀。】
    开元二十四年
    高力士原本正在宣读李隆基罢相的命令,说到一半却再也说不下去了。
    朝堂上大臣血红的目光盯著天子,张九龄更是目光愤怒的看著李隆基李三郎!
    “陛下,请速速下令擒拿安禄山等人,安抚河北诸郡,詔顏氏兄弟入京。”
    张九龄顾不得怒喷李隆基,首先履行自己作为大唐中书令的职责,稳定社稷为重。
    “对对对,张相说的对,高力士去照张相的安排做。”
    李隆基回过神,给了自己大马仔高力士一个眼神,赶紧让其收回罢相的詔令。
    看著隱隱散发著怒气的朝堂,李隆基毫不怀疑,自己若是还不醒悟,明天大唐將上演玄武门之变。
    朝堂之上有一个算一个,哪怕就是李林甫,绝对会如当年武皇的“神龙政变”一样,送自己去做太上皇。
    “长安沦陷,忠臣惨死,三千六百万的亡魂!”
    让李隆基贪图享乐的心瞬间没了。再次回到了开元初的李三郎模式,他还不想做太上皇。
    ......
    【顏杲卿父子遇害后,安禄山命人將其侄子顏季明的头颅送到平原,顏真卿为了稳定军心。
    当著平原郡眾人的面道:“这是假的,这不是我侄子。”】
    【顏真卿命人丟弃了头颅,而自己半夜偷偷去乱葬岗找回了侄子的头颅,最喜爱的侄子只剩下了一个头颅,最亲近的兄长只找到了一个小腿。】
    【《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一文234字,仅沾墨七次,涂改三十六处,涂涂改改!
    怕写不尽顏氏的血,怕写不出自己对家破人亡、山河破碎的崩溃绝望!】
    东晋年间
    “兰亭集序不如祭侄文稿也,此乃顏氏一族用血书写的雄文,右军佩服。”
    王羲之对著天幕中顏真卿一礼,此乃对忠贞爱国之士的尊重。
    “父亲,顏家如此值得吗?”王献之喃喃的问道。
    当今之世,各世家大族第一要务是保证自家家族的传承,至於国家,那是优先家族之后才考虑的事情。
    毕竟皇室司马家都对天下弃之如敝履,偏安一隅只想著苟延残喘,不思北伐恢復中原。
    他们是世家,天下兴亡关他们什么事情?只要家族不亡,不过是换了个皇帝,何必大惊小怪。
    王羲之听了儿子的话,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年轻一辈已经忘了长江北方也是神州大地,他们已经忘了先汉的荣耀。
    王羲之突然能理解桓温为何念念不忘北伐,不论他是否有篡位之心,他都想完成恢復神州的伟业。
    神州已经沦陷多年,若再不北伐,等到下一辈成长起来,怕是会忘记曾经的长安、洛阳!
    “老七,顏家值得,顏真卿值得,华夏九州是我们的家!”
    ......
    【756年,平原郡孤立无援,顏真卿弃城突围,辗转投奔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继续参与平叛,直至 763 年安史之乱平定。】
    【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因与奸相卢杞衝突,被奸相推荐出使敌营招降,七十五岁的顏真卿知道此行必死。】
    【他是盛世大唐的经歷者,他的兄长与侄子还在看著他,顏真卿给家人留下遗书,为大唐踏上了最后一次使命!】
    【这个古稀之年的老弱文臣,用他个人的力量,为煌煌帝国保留了最后的一丝尊严!】
    【784年,七十六岁的顏真卿对著长安的方向叩拜之后,就义於蔡州龙兴寺內,其遗骸直至 786 年才被唐军迎回长安。】
    天幕下,人群有些沉默,哪怕不读书的黔首也懂得敬老,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明知必死却还慷慨赴死。
    百姓们只觉得心中被堵了一面东西,说不上来,却异常的难受。
    难道忠臣,好人的结局都是被奸人害死吗?
    顏真卿躲过了乱世,顏家为了大唐流光了血,最后顏真卿还是被害死了!
    这样的大唐还值得去效忠吗?太宗你快醒过来看看你的不孝子孙,他们到底干了什么!
    盛世大唐没了!
    难道容纳一位为国奉献一生的包容心也没了吗?
    李世民不语,只是一味的抚摸著手中的定唐刀,眼神冰冷的看著他的“好儿孙们”!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