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162章 仿生人的硬件躯体开发
第162章 仿生人的硬件躯体开发
听到黄宗晟这话,他的位学生顿时满脸写着惊了个呆:“师兄二十分钟写出的四页手稿,这就够我们研究几十年?啊这……”
顿时心中直呼好家伙。
知道陆师兄很牛,也从没怀疑过。
但是真的没想到让自己仰望的院士大佬,竟然说出跟陆师兄对比,自称是平庸学者?
那我们这些还在为毕业论文发愁的研究生算个啥?
当国内具备制造“陆安望远镜”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其核心技术工艺。
这个望远镜身上的众多技术具备显著的民用转化潜力,诸如半导体、智能手机、医疗诊断、工业激光加工等行业,都可以用得到其中的先进技术。
例如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为民用激光通信提供技术原型,能应用于海洋监测、内河航运数字化升级。
压电快反镜技术可用于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实现纳米级光斑定位,提升半导体晶圆切割效率。
涉及到的真空绝热技术可用于lng运输船的液货舱设计;镀金铍镜制造工艺可以用于高端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以大幅提高夜拍解析力;自适应温控算法可以用于空调系统,通过实时检测室内外温差,动态调整冷媒流量等等。
目前,国内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底子,有点也非常薄弱。
如果单论望远镜的整体制造和用料成本肯定用不了这么多钱,120亿左右就差不多了,以国内的物价,肯定比哈勃望远镜便宜。
但能够把望远镜制造出来并达到设计目标预期水准,几乎从无到有的斥巨资研制并建立一整套相关的紧密工艺制造,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把望远镜给制造出来。
陆安评估了一番,预估需要500亿左右的总预算。
……
8月25日周五,天文学界出了个大新闻。
今天,国内首个专注于红外波段观测的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陆安望远镜”正式宣布立项,投资预算500亿人民币,由陆安个人名义资助该项目。
巨额的投资预算,望远镜的名字,加上陆安本身就自带巨大的流量关注度。
这让天文学界少见的迎来了巨大的关注热度,也上了新闻头条。
项目由国家航天局牵头,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西工大、清北、科大、南大等国内20多个顶尖机构或高校院所共同参与。
基本上国内天文学领域及其有关的最顶尖的科研机构院所都参与了,预计有近3000名不同细分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到该项目中来。
项目成立大会今天上午举行,地点是京城。
陆安也赴京参加了项目成立大会,毕竟他是这个项目的唯一金主,没有他的资助,这个项目就不可能诞生。
不过,陆安这次过来参会主要是以“金主”身份来刷个脸,刷脸完毕当天就返程嘉宁。
望远镜的具体研发制造,他不会参与,也没那个时间。
已经写了四页手稿让其它科学家和工程师去折腾,剩下的就是偶尔看看项目进度如何,除非项目被技术问题给彻底卡死了,参与项目科技人员都搞不定,发生这种情况陆安才会出面。
不过这种情况应该是小概率事件,四页手稿都相当于是参考答案了,不至于这么拉胯。
到了第二天,这个事在国际天文学界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全球的天文学家知道这个事情的都坐不住了,在国内有人脉的,纷纷打电话联系国内的天文学界同行,确认消息是不是真的。
这种级别的重大科研项目,即便放在全球天文学界也都是大事件。
搞学术的天文学界们,即便是国外的天文学家,对这个项目的态度都是喜闻乐见,毫不犹豫的支持,因为这有利于他们的学术研究。
甚至已经有国外的天文学界科研团队找项目方咨询,未来“陆安望远镜”发射升空投入使用后,能不能对外国的科研团队开发观测使用资格?如果能,怎么申请使用?
天文学界的科学家们喜闻乐见,但外媒就不乐意了,确切的说是掌握这些媒体的背后欧镁既得利益集团。
项目成立的第三天,有一家欧镁的主流媒体发文表示:人类已经拥有“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项目正在开展中,也是专注于红外波段观测,启动‘陆安望远镜’项目是资源的重复浪费。
该媒体在文章中进一步表示:在在当下全球经济环境充满挑战,多国都在削减基础科研预算,无数地球上的问题,贫困、疾病、气候危机等急需资源解决的背景下,耗费如此巨资重复建造一个‘仅仅为了看得更远’的望远镜,其现实意义在哪里呢?
显然,这家欧镁媒体发表的文章,字里行间就给人的感觉很不爽。
因为不单单有道德绑架,其潜台词更是,这种高大上的东西是他们欧镁人才能玩的,怎么你们也来掺和?这是你们能染指的?你们就该埋头生产衬衫。
国内的一帮公知大侄子也是跟着对这个望远镜项目一顿阴阳怪气的嘲讽、抹黑、谩骂。
不过现在不比五年前,已经有很多网友出来硬钢这些大侄子的言论,相比五年前的互联网环境已经好得多了。
尽管如此,公知大侄子们的声音还是很大,在当下也没有到被人人喊打的程度。
互联网上的喧嚣,陆安并未理会,参会刷了个脸就回到嘉宁市,然后一门心思着手ai助手“灵曦”的智能体开发,以及仿生人硬件躯体的开发。
……
元界智控总部,研发中心。
“老大,你给我们讲的这最新一代的人形机器人设计指标,难道是要打造机器仿生人伴侣了吗?”实验室里,付晨听到陆安分派的新任务顿时连忙问道。
旁边的一位工程师眼前一亮,说道:“这个可以有,外界广大网友都在翘首期盼,社区内部也有很多人想搞。”
第一代小元机器人只是行为高度像人,但躯体还是机器。
而仿生人虽然也是机器人,但最大的区别是仿生人更拟人化,不论是外表还是行为,都可以做到跟人类以假乱真的程度。
陆安环视一众手下说道:“的确是仿生人,但定位不是你们想的赛博女友,而是武力值强大的仿生人保镖。新项目也不是奔着商业化目标去的,是给公司内部核心人员配置保镖,提供更高的安全保护。”
这话也没错,不只是给自己和孟秋颜配置仿生人,公司的一些核心人物也都可以配置。
付晨笑嘿嘿地说:“能搞出仿生人保镖,衍生技术搞个赛博仿生人伴侣也是顺带的事情了。”
陆安旋即道:“以后再说吧,现在阶段搞出来也是面临买得起的用不上,用得上的买不起的尴尬局面。”
迅速略过这个话题,陆安环视众人进而补充道:“这是仿生人的硬件设计的总体思路,你们都看看。”
闻言,众人纷纷拿起各自的工作平板,接收陆安发来的文件,然后打开预览。
仿生人的硬件躯体,需要生物模拟、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的参与。
即便是对标在外人眼里拥有一身黑科技的小元机器人,仿生人硬件躯体的技术含量也远超小元机器人好几代,要点亮的科技树也非常多。
其设计目标要求仿生人躯体拥有强大的力量和速度爆发力,可达人类的五倍以上,能够轻松徒手压制成年人。
毕竟陆安是要打造仿生人保镖,武力值肯定不能低。
作为仿生机械躯体,仿生人既不需要呼吸、也不需要睡眠,还能免疫辐射、真空、有毒气体等等。
仿生人的机械架构,计划采用纳米晶格自适应合金打造机械复合结构。
正在研制的纳米晶格自适应合金,轻量化且具备超高强度,可支撑仿生人承受诸如坠落、撞击等极端物理冲击,该合金材料还同时具备超高的可塑性和稳定性,是内部机械骨骼材料的不二选择。
外观要达到能与人类以假乱真的程度,还需要搞定具备人类皮肤的生物特征与质感的人造表皮技术。
仿生躯体内部集成微流体管道,输送冷却剂。
这套冷却液循环系统是模拟人类血液循环,当然肯定没有人类的血液循环系统和毛细血管网那么精细,但精细程度相对来说也是十分惊人的了。
除此之外,还要设计一套伪消化功能系统。
显然,这是为社交模块而设计的,也就是仿生人是可以支持进食的,食物在仿生胃袋里被微波分解为无害残渣。
陆安给仿生人设计了一套多光谱感官系统,视觉能力具备可见光与红外/紫外波段,波长220-1100纳米,动态聚焦速度比人眼快10倍;听觉能力在20hz至80khz,可接收次声波,支持声呐定位。
这一系列的功能,也意味着仿生人是个耗电大户。
所以,需要搭载3000wh/kg能量密度的固态晶格电池,电池净重40公斤。
充满电可达120度电,续航时长可达30到100个小时。
续航时间的波动率这么大主要是看具体场景,如果需要频繁运动或者剧烈运动甚至是打斗,各项系统全开,功耗就会大幅成倍飙升,最高功耗每小时可达8度电,这种情况下甚至只能支撑15个小时。
但如果只是像个木头人站岗不动,低功耗运行时,每小时的耗电量不足0.85度。
电池是仿生人整个躯体占重量最多的模块,为优化躯体内部空间资源,这40公斤的电池要拆成5块大小不一的电池分布在躯体内。
这么做也有另一个潜在好处,其中一块电池受损,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将之关闭,不影响其它电池的正常能力输出。
……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