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程1995 - 第360章 化工的逻辑
第360章 化工的逻辑
和袁总详细地沟通完,颜辉点了点头:“袁总,我三天内给您答复。”
“没问题,我们的一级代理名额有限,颜总早点做准备。”袁总点了点头,起身直接离开。
有些时候,越大的生意越没那么复杂,因为门槛太高,能进这个圈子的人一共也没多少。
在这里,必须讲一个关键的历史事件,那就是2008年11月5日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当时国家准备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2010年这两年多的时间内,投资四万亿,用于建设各类技术设施。这项计划的开始,也和那次地震有关,当时重点扶持了川省的重建工作。
这波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核心目的是为了应付2008年全球的经济危机,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计划,使得2009年的时候,银行的贷款非常容易拿。很多企业的小老板都能拿到几百万资金,一群人凑一凑就到了几千万。
因此,在这里必须讲清楚,2008年底,这是一个分界线。在这个线前面的,能拿出来两三千万现金,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到了2009年,这就变得容易很多。
颜辉当然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只是当年钢材上吃了个闭门羹,所以想这个时候入行。
钢材行业有两个玩法,主要看是否和招标方锁价。
假设颜辉想去参与一个工地的钢材招标,他就必须制作标书、参与投标。这里面的过程比较复杂,总之,在中标后公示七天,才算是正式中标,这个时候就可以购买和运输钢材了。工地这边基本上每月月底结算开票,然后次月月中回款。
回款的金额,因为种种原因,不会是全额,而是大概95%左右,或者97%之类的。
虽然中标的价格会略微多一些水分,但是由于工地不会全额回款,就会导致利润率进一步下滑,颜辉判断大概在3%左右。
也就是说,一级代理商的钢材贸易,单月的利润率可以达到3%,每个月要准备大概3000万的资金进行流转,年收益大概1000万。
看似利润只有3%,但是这已经是暴利行业了,年化36%的贸易还能说少吗?
以上这是低风险方案,钢材价格降低或升高,都不影响一级代理商赚钱,因为招标方都是按照拿货当天的钢材价格来结算的。
还有一种高风险方案,就是一级代理提前和招标方谈妥价格,谈妥后,无论钢材价格涨跌,都要按照这个价格供货。
也就是说,如果签了合同之后,钢价大跌,一级代理就赚疯了,因为他交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反之就亏大了。
当然了,如果代理商很有实力,认为钢价会大涨,提前囤货,也行。就是风险更高,仓储成本也不低。
不锁价是稳赚的,锁价是高风险高收益。
对于企业来说,不同的资金规模,赚钱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颜辉偶尔会遇到一个很好的小机会,可能投资几万块就能收益十几万,但是到了千万这个量级就不太可能了。投资几千万就变成几个亿?那是不太现实的,也许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可以,但是颜辉对那些不熟。
以前颜辉搞钢模板公司,年收益率也有36%,那是几百万资金该玩的东西,几千万就玩不动了。
钢材就不一样了,过亿的资金才好玩,颜辉现在还没有成气候,等他成了单月流水过亿的钢材代理,去任何地方,身份地位都是很高的。
至于颜辉的化工厂,现在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是罗博士所在的化工厂是老牌化工厂,本身就有一些销售渠道,这些渠道颜辉也很难进去竞争,因为他和罗博士的产品的质量、价格差距不大。
随着工艺的提升,罗博士那边的成本也会继续下降,虽然还会比恒辉化工成本高,但是也高不到哪里去。这样的小领域胶水行业,没有必要在都能拿到高利润的时候贸然开启价格战,对谁也没好处。
除此之外,瑞士西卡在苏省也已经建了厂,成本也不会很高,甚至可能更低。西卡可是全球品牌,是汽车生产工厂可以举着名字出去打广告的存在,可以大大方方写在供应商版面的第一行。所以,如果大规模去抢占西卡的市场,势必会遇到价格战。
这种价格战对拿货的车厂肯定是有好处的,对颜辉可没有好处。因为颜辉和罗博士的存在,今年西卡的价格也降了25%了。
颜辉的定价是西卡原定价的55%,相当于,假设颜辉是55块钱,西卡原本100块钱,现在75块钱,依然比颜辉的价格高36%。此刻颜辉的毛利率是42%,西卡的毛利率还在100%左右,之前西卡的毛利率大概是160%。
如果颜辉产能翻倍,势必大幅度侵入西卡的份额,到时候西卡再降价,颜辉就真的头疼了。
综合这些事来看,当前贸然扩大恒辉的产能是没有意义的,只会遭到强烈的阻击,毕竟他已经不是刚开始的行业小透明了。一开始,颜辉可以靠低价和没名气这两个利好去获取客户,后来被了解之后,人家也能清楚颜辉的产能,就采取了一定的降价策略。现在大规模建车间,同行都会知道的。
就连罗博士所在的工厂,虽然产能比颜辉大一点,但是也默契地没有扩建。
聚氨酯胶水的市场就这么大,这可不是聚氨酯弹性体。
关于恒辉化工的事情,颜辉和陈剑沟通过很久。
与其再开一个车间,以至于让陈剑疲于两个车间之间奔波,不如稳定住现场的现金流和业务流,让陈剑团队把精力放在品控和研发上面。只有保持品控,才能逐渐建立品牌;只有继续研发,才能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化工行业利润率很高,但是只有头部能吃到,比如说汽车最常用的硅酮胶,这个东西因为工艺过于成熟,利润率也就是5%-10%,甚至有些小厂由于规模劣势,已经不赚钱了。
化工产品有个不成文的理论:规模每增加一倍,成本就降低5%-10%。因此,要想搞小而精的化工厂,就必须保持技术领先,不然没有利润。
在这里,不得不解释一下,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颜辉要去搞钢材,实际上越是暴利的东西越难把控,除非你能像西卡这类公司一样,走在人类的最前沿,那当然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今天的2025年,道理还是一样的。那些走在最前面的公司,利润率想要多高就可以搞多高,用高额的利润再去反哺研发,这才是巨头的风采。
(前文有读者不理解颜辉为什么不扩产,在这解释一下哈)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