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金阙 - 第226章 不朽(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6章 不朽(上)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
    吕尚心神彻底沉入残页古篆,恍惚中似是能听到久远之前,黄帝轩辕与岐伯间的问答。
    所谓《素问》,其本身就是黄帝轩辕之问。
    黄帝与岐伯坐而论道,黄帝问,岐伯对,二者一问一对之间,就是《素问》的全貌。
    吕尚指尖无意识摩挲残页,只觉那‘一’字如烛火,骤然照亮人身诸窍。
    恍惚间,他似闻黄帝再问:“吾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之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
    然后,岐伯对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调虚实。”
    咚!!
    脑海之中,似有黄钟大吕响起,吕尚周身萦绕的淡白气晕骤然暴涨,干草堆中的碎草屑无风自动。
    窗缝里漏进的月光像是被引动,银线陡然变宽,斜斜泼洒在青铜残页上。
    那些本就闪烁的古篆荧光瞬间炸开,化作点点流萤,落在吕尚的身上,一千二百九十六处穴窍大放毫光。
    随后,是四万八千窍微有毫光!
    “竟然是这样,”
    不知过了多久,吕尚缓缓睁眼,眸中有淡淡金光闪过。
    “如此,吾道成矣!”
    他的手摸着青铜残页,良久之后,面上终于浮现一抹释然的浅笑。
    “吾道成矣!!”
    与此同时,吕尚周身穴窍的毫光缓缓收敛。
    窗外的月光也已恢复了寻常模样,银线般的光透过窗缝,静静落在他肩头。
    “没想到,这卷《素问》会是我的成道之机,”
    吕尚抬手抚过青铜残页,或许连给他《素问》的照心境神祇青璃都想不到,就一卷《素问》残章,竟对吕尚有着如此大的助益。
    如果说吕尚得《金华秘诀》,从中参悟出人仙武学《太乙金旨》,是他的入道之路。
    那吕尚从黄帝遗藏的《素问》,参得人仙之后的境界,便是他的成道之径。
    让他知道人仙之后的道路该如何走,而不是只知一个人仙之极,粉碎真空。
    “不坏,不死,不灭,不朽!”
    这就是吕尚在《素问》之中,参悟到的人仙之后的道路,也就是人仙的四重境界,独属于他的四重境界。
    吕尚缓缓起身,周身气血如大江奔涌,却又在瞬间归于沉寂。
    “不坏,”
    他轻声呢喃,指尖划过空气,似是在推演境界突破的关隘。
    吕尚清晰的感知到,此刻自身的肉身已达‘不坏’之境,神兵利器难伤,神通术法难侵。
    一千二百九十六窍,是谓一元初始,也是万象之始,人仙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而‘不坏’之境后的‘不死’,指的并非是肉身永生不死,而是本身与天地至数相合,使肉身达到不损不毁的境地,如天地般循环不息。
    需知,天地至数,是为一万三千五,故而吕尚要测一万三千五百窍,方是圆满。
    《内经》曰: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之间,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呼吸为一万三千五百次。
    测得一万三千五百窍,存思三万六千神,就是人仙‘不死’之境。
    ‘不死’之后的‘不灭’,则是真正的跨越生死,勘破自身生死玄关,不受轮回约束,不被岁月侵蚀。
    至于那最终的‘不朽’,吕尚现在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轮廓。
    在吕尚的臆想中,那应是一种超越天地至数的境界。
    既是开始,也是终结,粉碎真空,力之极致。
    就在吕尚推演人仙四重境界的种种变化时,却不知他参悟《素问》残章的动作,惊动了一尊与《素问》有莫大干系的大神通者。
    ——————
    三十三天之上,无边云海之间,托着一座悬浮于罡风之中的天宫胜景。
    这天宫胜景的宫墙并非凡石所砌,而是由亿万缕凝结的云气铸就。
    云阶玉陛从天宫正门蜿蜒而下,每一级台阶都生着瑶草,草叶上垂着晶莹的露滴,滴落在阶上便化作一缕缕轻烟。
    宫门两侧立着两尊丈高的青铜鼎,鼎身刻满古篆,其间有淡淡明光生成。
    紫宸殿内,九龙云床氤氲着月华似的柔光。
    轩辕黄帝盘膝而坐,乌发垂肩,身着绣着日月星辰的玄色帝袍,周身紫气流转如轻纱缠络,身旁横放的轩辕剑斜斜映出他沉静的面容。
    “好个聪明的娃儿,”
    蓦然,轩辕黄帝心血来潮,自入定中醒来,他睁开眼后,立时就知前因,畅然笑道。
    吕尚的《素问》是他亲著,其怀中的照心镜也是轩辕之物,与轩辕的缘分极重。
    所以吕尚悟道,才能引得轩辕道心感应。
    “来,”
    轩辕黄帝指尖轻捻,一缕紫气自袖中溢出。
    在殿内化作一面水镜,镜中正是吕尚立身的草屋景象。
    青铜残页静静躺在吕尚掌心,周身虽无毫光外溢,却有一股若有若无的道韵,与窗外的月光,屋内的气流悄然共鸣。
    “吾这《素问》传承万载,多有人从中悟天道,修道法,却少有人能跳出藩篱,另成一道,”
    “没想到,”
    黄帝目光落在水镜中吕尚沉稳的面容上,嘴角笑意更深,道:“这娃儿竟能从一卷残章《素问》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轩辕黄帝凝视水镜,缓缓抬手,指腹轻触云阶上的瑶草露滴,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道:“不过,吾昔年与岐伯论道,著《素问》旨在解天地人之秘,引众生窥大道门径,却未想万载后,还能见到有人另辟一径,”
    “这娃儿的心思,倒比不少只知死读经文的修道人活络多了,”
    “可惜,这娃儿已经有了师承,不然,吾倒是真想将之收为弟子,如此聪明的娃儿,可是不多见,”
    当然,轩辕黄帝虽有这念头,但看着对方身上那《浮黎鼻祖金华秘诀》的道韵,也只能摇了摇头,无奈的叹了口气。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