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783章 主心骨
“唰唰唰。”
编辑部里一片安静,只是时不时响起翻页声。
众人竞相传阅,两眼紧紧地盯着《明朝那些年》和《大明王朝》,目光炽热,仿佛如获至宝。
“这稿子挺长的,一时半会也看不完,你们还是呆会儿再看吧。”
方言环顾四周,询问读后感。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作品了!”
陈晓曼露出喜悦的笑容。
“是啊,方老师这部《大明王朝》的小说,保持甚至超出了《大秦之裂变》的水准。”
“我可以百分之百保证,一经发表,绝对比《李自成》、《康熙王朝》还要哄动!”
“可不是嘛,弄不好会在文学界、史学界里掀起一股‘明朝热’呢!”
“如果《人民文学》连载的都是这种质量的小说,哪里会有现在这副田地呢。”
见众人议论纷纷,朱伟幽幽地叹了口气。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无不点头附和,脸上挂着心酸、无奈或苦笑。
毕竟,他们虽然是文学界里一流的编辑,但却未必是一流的作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稳定且优质的稿源,再顶尖的编辑也只能在屎里淘金,最后可能就是茅坑里打灯笼——找屎。
“啪啪啪。”
眼见士气低落,方言连忙拍了下手,把众人的目的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
紧接着清了清嗓子,慷慨激昂地说尽管如今文学式微,严肃文学和纯文学没落,包括《人民文学》在内的文学杂志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没必要心里带着包袱和压力,因为自己回来了!
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
朱伟、陈晓曼、王扶他们一下子精神抖擞起来,宛若找到了主心骨。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以前《人民文学》不行,那完全是话事人不行。
如今《人民文学》的主编是方老师!
方老师来啦,《人民文学》就有救了!
方老师来啦,华夏文学就有希望啦!
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一双双看着方言的眼睛迸射出精光。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的话,那这两篇稿子就登上我们下一期的《人民文学》,方言笑吟吟道:“而且我们编辑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就放在历史文学的挖掘上,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没有。”
摇头的人群当中,忽地冒出朱伟的声音。
“方老师,我看是不是可以这样?”
“你打算怎么样?”
方言看着这个曾经给自己打下手、现在已经独当一面的老搭档。
“《明朝那些事》和《大明王朝》都是来之不易的上乘之作,我看我们是不是不要一起发表?”
朱伟建议先发表《明朝那些事》,等这部作品完结了以后,再发表《大明王朝》。
方言道:“你这个提议是想拉长小说的连载时长,来带动《人民文学》的热度和销量是吗?”
朱伟点了下头,《明朝那些事》和《大明王朝》放在同一期杂志上发表,实在是太浪费了!
“虽然你这个建议不错,但是从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的角度看,我却不能同意。”
方言说,《明朝那些事》和《大明王朝》是相辅相成,没有前者科普历史,就无法让读者对明朝历史了解个大概,而若是没有后者,就无法让读者感受到明朝封建体制运作逻辑和社会险恶。
陈晓曼总结道:“一本代表知识面广度,一本代表知识面的深度。”
朱伟思索片刻,“方老师,是我想的欠妥当了。”
“不错,当然朱伟的意见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不如两本书的连载时间错开来。”
方言说,《明朝那些事》和《大明王朝》的发表上间隔一期。
“这主意好!就这么办!”
众人拍手称快,就连朱伟也再无任何异议。
“不过你们也先别高兴的太早了,审核上不能有丝毫松懈,毕竟我对明史还达不到登堂入室的地步。”方言提醒道,“所以编辑部最好找几个明史方面的专家和教授来当顾问,不求《明朝那些事》和《大明王朝》必须严格按照史料,但至少是基本符合历史逻辑,没有明显的常识性历史错误。”
“好嘞!”
一个个顿时充满干劲,一扫之前《人民文学》没落时死气沉沉、暮气森森的样子。
整个编辑部,在开年的第一天,就被新官上任的方言狠狠地灌入满满的活力!
……………………
忙活了一个上午后,作为主心骨的方言自掏腰包,请编辑部所有人去丰泽园搓了一顿。
紧接着忙里偷闲,抽空去了趟雍和宫大街,参加公司的开业典礼。
此时,铜狮首拉手朱门的一侧挂着“明天下文化娱乐传媒有限公司”的牌子。
石铁生、余桦、郑渊杰、刘振云等人呆在门口,左右张望。
“那个是方老师的车吧!”王硕一看到车头熟悉的车牌号,立马喊了一声。
众人也认出了方言的座驾,就见他走下车,腋下夹着一个公文包,看上去沉甸甸的。
陈西米笑吟吟地推着石铁生往前走,王硕则让人麻溜地赶紧点“千子鞭”。
一千响的炮仗被点燃后,顿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简直是震耳欲聋。
余桦等人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冲着左右,咧嘴发笑着说“新年快乐”。
方言除了口头上说着“新年快乐”,也同样付诸行动,从公文包里拿出一迭红包。
“开业红包,人人有份!”
“谢谢方老师(方总)!”
一个个领到红包的人,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特别是感受到红包的厚度。
“铁生,这是你和西米的。”
方言边递上红包,边打趣道:“怎么样,新婚过得可还快乐否?”
石铁生摇头失笑:“你呀就别拿我们寻开心了!”
“怎么是寻开心呢。”方言乐道,“那必须是真开心啊!”
余桦、钟阿城、郑渊杰等人簇拥着他,大步地往接待室走去。
王硕看着方言的背影,嘿然一笑,他们京圈的主心骨这下子总算回到他忠诚的四九城了!
方言刚踏入室内,突然仿佛想起来什么,“《诗意的年代》准备什么时候开拍?”
王硕直截了当地回答:“方老师,就在下周五,北影厂已经提供好了场地。”(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