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 第248章 东出!东出!东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网友分析说,吕不韦的去世其实挺可惜的,因为吕不韦在试图將秦国拉回正轨。】
    【吕不韦试图建立一套適合秦国大一统的思想,从思想上,行动上改变秦国。
    毕竟商君之法可以强秦国,却不能强大一统的秦国,让秦国从打天下转变为治天下。】
    【大一统朝代往往选择第二代君主,会选择偏向於文治的储君,这就是根本原因之一。】
    【但可惜这位兼儒墨,併名法的杂家大佬吕不韦,遇到了千古第一帝王秦始皇嬴政,成为幼龙的磨刀石。】
    【或许將吕不韦留下来,让其完成自己的思想巨著。
    届时这位执掌秦国国政十年的相国,將会是大秦帝国建立后最好的变法者。】
    始皇帝十年
    嬴政和吕不韦对案而坐,嫪毐之乱已经平定,现在是吕不韦该退出大秦政坛的时候了。
    “仲父,过去的十年是仲父的时代,接下来该是嬴政的执政时代。”
    “王上,臣在私事上有愧於你,但是吕不韦未曾辜负过秦国,秦王!”
    吕不韦的话让嬴政沉默了,吕不韦有资格说这句话,他將他的理想与大秦融合在了一起。
    “仲父,还愿意为大秦再谋划一回,就如当初仲父为父王谋划秦王之位一般?”
    “王上可是说建立一套大一统的思想?让大秦能传承千世万世?”
    “不错,仲父可愿否?”
    贏政带著一丝不確定,他不知道从天幕知道结局的仲父,是否还能无怨无悔的为大秦出力。
    “哈哈哈哈哈”
    “王上,吕不韦入秦是看到了秦一统天下,吕不韦为了这个信念无怨无悔。”
    “贏政请吕不韦留在咸阳,为秦,为天下完善一统天下之思想。”
    “好!”
    这一刻没有君臣,只有志同道合的同志,他们的心中装的是天下,是万民。
    ……
    【22岁的贏政亲政后,开始梳理秦国內政,这期间有过失败,有过错误,但是永远不变的是秦国东出一统天下之志。】
    【六年的蛰伏规划,嬴政在没有外戚帮扶、宗室为援的情况下,提拔了出自寒门的李斯、灭国战神王翦等人。】
    【公元前 230 年,嬴政和秦国都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一统天下的千秋大业终於要开始了。】
    天幕画面中,黑压压的一片,百万秦军枕戈待旦,等待著他们的王下达命令。
    嬴政登上咸阳城最高的宫殿,他的目光透过咸阳城,穿过函谷关,迎著东方初升的太阳,看向了九州中原腹地。
    嬴政抽出定秦剑,喊出了秦六世余烈的百年夙愿:
    “大秦的將士们,东出函谷,为孤拿下六国,拿下这天下!让玄鸟降临九州!”
    “大王万年!”
    “大王万年!”
    “大王万年!”
    “风!”
    “风!”
    “大风!”
    黑色的铁骑洪流怒吼了时代的最强音,他们愿意他们的王衝锋陷阵,横扫六国!
    .......
    看著始皇帝剑指六国,所有人只感觉到血脉膨胀,那是华夏隱藏在骨子里的血脉力量。
    秦国歷代先君全部站了起来,他们这些作古的先辈,今日见证大秦的盛世,死而无憾!
    “大秦万年!”
    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歷代先君双目含泪遥敬大秦。
    商鞅、张仪、范雎等仕秦之人也是心中豪情万丈,大秦能统一六国有他们的参与,是他们的幸运。
    汉高祖时期
    刘邦起身向秦始皇致敬,这位真实的“秦二世”,做了这天下之主,才明白始皇帝的伟大。
    秦一统六国不是幸运,不是偶然,是时代的选择,是祖龙嬴政的理想。
    “萧何,你说若是上天再给始皇帝借三十年寿命,是不是就不会有乱世啊。”
    “陛下,天命归汉!
    汉室终结了乱世,覆灭了试图分裂的六国,汉继承的是天下一统的信念。”
    萧何打断刘邦的沉思,他告诉刘邦这是天命所归,汉承天命,承接的天下一统。
    “天命归汉!汉室天命所归!”
    刘邦不断品味著这句话,这句话是汉室的法理啊。
    .......
    【公元前230年,秦军东出韩国,灭掉了东进的 “绊脚石”韩国,內史腾率军突袭韩都新郑,俘虏韩王安,韩国成为大秦的潁川郡。】
    【韩国成为战国七雄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韩国王室全部被迁往咸阳,曾经韩非子心心念念的“存韩”终究没能实现。】
    【韩国灭亡之后,下一个就是唇亡齿寒的赵国,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20余年的发展恢復了一定的实力。】
    【而赵国在这20年间,又出了一位神將,他名为李牧,是一位在匈奴人身上疯狂刷战绩的名將。】
    【李牧其人与白起、廉颇、王翦四人合称为“战国四大名將”!】
    战国年间,听到自己与白起他们几人被称为四大名將,李牧露出了苦笑。
    若是能挽救赵国,让赵国存续下去,他寧愿不要这个战国名將的名头。
    作为顶尖的兵家大佬,李牧已经看出来了秦国统一已成为天下大势。
    正所谓小势可改,大势不可违!
    战乱了几百年,人心思安,而秦国又有实力统一六国,这是歷史发展的必然性。
    他李牧只能行臣事,尽天命,能支撑赵国几年已经是侥天之幸。
    如今赵国朝堂之上,昏君奸臣的组合,恐怕赵国离灭国已经不远了,自己的下场也恐怕不会太好。
    【公元前 229 年,秦国趁赵国发生旱灾、粮食短缺,开始发动灭赵总攻,准备彻底击碎三晋的抵抗。】
    【秦国方面派出了以王翦为主將,杨端和为副將,率军 40 万,兵分两路攻赵的攻击阵容;
    赵国任命李牧为大將军,率军 20 万抵御秦军,以“坚壁清野、疲敌突袭” 战术抵抗。】
    【这场战役是不是很眼熟,双方主將都是战国四大名將,秦军主攻,赵军主守;简直就是长平之战的另一个版本。】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流程,將逢对手,王翦和李牧处於同水平的兵家大佬,秦赵之间会打成一个持久战。】
    【但是大家都知道四大名將有五个,战国第五名將申请出战,那个男人要向天下证明他才是四大名將之首。】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