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 第163章 怎敢忘大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乐年间
    朱棣默默的擦去了眼角的泪,作为马上天子,他又怎能不为这些將士动容。
    都是汉家的好儿郎,这一刻没有大唐、大明之分,这是身为华夏儿女的传承。
    “老大,爹想给驻守边关的將士提升一些待遇,哪怕每年多一升米也行。”
    朱棣没有用天子的身份威压朱高炽,只是作为一个老兵的请求。
    朱高炽看著朱棣那满经风霜的脸庞,这一刻他有些心疼身为老兵的朱棣。
    “爹,我会想办法的,为大明的边关將士提升待遇。”
    “爹替大明的將士谢谢太子了。”
    ......
    【命运並未放过郭元正和卢十四,他们遭遇了吐蕃的斥候小队。】
    看著迎面而来的五名骑兵斥候,郭元正拿起了手中的长矛,递给了卢十四一把唐刀,大唐的士兵从不畏惧战爭。
    “在下大唐武威军玄戈营第九骑兵队,郭元正!”
    “宣威军,卢十四!”
    两人並肩作战,先杀了三名斥候,可为了保护卢十四,郭元正被敌人的长刀刺穿身体而亡。
    【卢十四著郭元正的尸体和五名吐蕃斥候的尸体,卢十四掩埋了郭元正的身体,他要带著这些钱走,走的远远的。】
    “爹爹,卢十四是带著钱跑了吗?”
    天幕下许多孩子向父亲问出了这个问题,他们虽然小,但是源自血脉的力量,让他们看懂了。
    “不会的,卢十四是大唐士兵,他不会当一名逃兵的。”
    父亲都是坚定的回答,因为那是生死相托的战友最后的请求,那是使命必达的承诺。
    【西洲城外,卢十四一步步的爬到了城下,他最终还是选择完成一个老兵的承诺。】
    “大唐武威军玄戈营第九骑兵队,全体报到!”
    卢十四从怀中拿出了最后一枚“大唐建中”铜钱,笑著说道:“军费送达,分文不差!”
    从军帐中走出,满目望去西洲城守军是一群白髮苍苍的老兵,他们虽已暮年,却依旧身姿挺拔。
    因为他们是大唐精锐---安西军!
    卢十四边走边哼唱,安西军老兵们隨著军歌起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將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恍惚间当年风华正茂的唐军举著火把,高唱著王昌龄的《从军行》在星空下前行,歌声在大漠中久久迴荡。
    唐朝安西军龟兹城
    老兵们看著天幕笑了,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他们任由泪水肆意流淌。
    “哈哈哈,將军,我们没有被忘记,千年之后子孙还记得我们。”
    “我们不曾被遗忘!”
    “安西军被记得!”
    “我们不是被大唐拋弃的弃子啊!”
    一群老兵笑著、哭著、发泄著,这是藏在心里面几十年的痛苦,大唐已经成为支撑他们活下去的符號了。
    他们想著也许当他们全部死完之后,会被埋藏在西域的风沙中,最终被这片天地遗忘。
    可是,现在他们知道他们被记得,虽然天幕中的郭元正和卢十四是假的,但是安西军是真的。
    他们守护的大唐未来也许灭亡了,但汉家儿郎还在,总有一日汉家会重新回到这片土地,这片属於华夏的土地。
    开元年间
    “少伯兄,你的这首《从军行》从此怕是將要成为我大唐的军歌了。”
    孟浩然向好友王昌龄恭喜道,一首从军行配上安西军的坚守,王昌龄此后仕途无忧。
    “浩然兄,这是吾得荣幸,我只不过是创作了一首诗,真正值得尊敬得是我大唐边关將士。”
    王昌龄看著安西军老兵喃喃说道,作为边塞诗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感触更深。
    大唐將士的坚守、孤独、豪迈让他內心久久不能平息,王昌龄的脑海中已经构思了多篇诗作。
    【真实歷史中的建中二年,安西军使节到达长安,唐德宗李适听后嚎啕大哭,他没想到大唐还有一支孤军在外坚守。】
    【可是此时的大唐早已不是那个盛世大唐,中央朝廷仅仅维持著残留的几分威严,想让朝廷去支援安西军绝无可能。】
    【唐德宗封曹令忠为北庭大都护、四镇节度留后,赐名李元忠。
    封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其余诸將吏破格提升七级官职。】
    【除此之外,再无任何一兵一卒、一车粮草去支援安西军。】
    【790年(贞元六年),大唐最后一次收到安西军的消息,高僧悟空从天竺取经回国,路经西域见到了安西大都护郭昕。】
    【这一次大唐知道消息后没有反应,安西都护府龟兹城,也已经是大唐西域最后一座孤城。】
    【808年(元和三年),吐蕃发兵十万攻打龟兹城,城內守军兵力不足千人,这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兵,】
    夕阳中,大唐龟兹城城墙上唐军战旗猎猎作响,已经坚守五十三载安西都护府失守了。
    龟兹城巷中,白髮的安西军顽强的抵抗著壮年的吐蕃兵,安西將士们完全是以搏命之法战斗。
    以伤换伤、以命换命,本著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想法来进行最后的搏杀。
    若是让他们再年轻20岁,怎么会让这帮吐蕃狗攻入城中,他们可是威震西域万里的安西军啊!
    但终究是寡不敌眾,郭昕浑身是血,被一群吐蕃士兵团团围住,吐蕃將领看著身受重伤的郭昕,希望能劝降这位大唐名將。
    郭昕看著周围剩余的老兵们,笑呵呵的问道:“兄弟们,告诉他们,安西军有没有孬种?”
    “安西军,死战不退!”
    “杀!”
    “杀!”
    “杀!”
    十来个人却喊出了数万人的气势,骇的围攻的吐蕃士兵连退几步,他们从內心害怕这仅剩的几人。
    “吐蕃狗,安西军只有战死的儿郎,没有投降的將军!”
    “安西军,衝锋!”
    郭昕带著安西军將士们举刀朝西杀去,那里是长安的方向,那里是大唐。
    “满城尽白髮,死不弃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