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 第147章 歷史上伟大的相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甫开启了自己的成圣之路,那是一条背负著无数苦痛,不断自我救赎,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路。
    成为圣贤是儒家的最高理想,成圣之路的苦痛是经歷一个盛世的崩塌。
    天幕弹幕:
    “杜工部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浣溪旁的那个草屋里吧!在那里他曾寄情于田园生活,曾回忆著和好友举杯邀明月,曾梦回开元盛世!”
    “杜甫如果知道他在后世跟李白合称为“李杜”的话应该很高兴吧!这可是他追逐一生的偶像。”
    “杜甫先生在那座江中的小船上去世,最后时刻他什么都没有了,除了他的诗歌和他的理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顏!杜甫永远都是那个忧国忧民,匹夫有责、踌躇满志的执剑少年!”
    天幕下,了解杜甫后半生经歷的人,心有戚戚然,杜工部的后半生可能从来都没开心过。
    也许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也是一种幸福,成圣唯有杜工部这种大毅力、大智慧之人不可成。
    蜀汉时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丞相的眼中含满了泪水,他经歷了大汉的崩塌,他读懂了杜甫诗中的那种悲愤和痛苦。
    自古忧国之士皆伤心之人,眼睁睁的看著国家的崩塌,自己却无能为力,內心的苦痛无处表述。
    幸好他诸葛亮遇到了先主刘备,所以化悲愤为力量,同先主刘备等一帮志同道合之人为再造大汉而奋斗。
    可以后辈杜甫的结局来看,他没有遇到自己为之奋斗的明主,他该有多痛苦啊。
    “相父,你怎么了?如果禪儿有什么做错的地方,禪儿改!”
    刘禪看著悲伤的相父,顾不得再看天幕,关心的上前问道,
    丞相看著焦急的刘禪,心中微微一暖,也许禪儿不是圣明之君,但其够仁厚就足够了。
    贞观时期
    李世民的心情大起大落,李太白的风流让他欣喜若狂,盛世大唐当有此等风流。
    杜甫的出现让他的心慢慢沉到了谷底,天幕中诗词的厚重感,忧国忧民的悲愤触动了每个人的心。
    “诗圣杜甫还有朕的血脉?”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李世民有点惊讶,没想到还是他李世民的五世外孙,如此忧国之士是他李世民的荣幸。
    “李隆基到底做了什么?安史之乱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唐到底怎么了?”
    李世民一连串的问题,贞观群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是属於他们的大唐啊!他们和陛下出生入死建立的大唐!
    ......
    【天宝三载的洛阳,杜甫终於见到了偶像李白,长安失去了李白,却成全了一次华夏文坛千载难逢的相遇。】
    公元744年,由此成为华夏文学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被赐金放还的李白离开长安,仕途受挫,无限风光烟消云散。
    满腹才华的杜甫游歷洛阳,前途未卜,鬱郁多年仍不得志。
    奇妙的缘分,惺惺相惜的才情,让他们很快相熟,后来高適如约而来,三人一起登高怀古,游歷山川。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和李白、高適三人同游,命运將他们將他们匯聚在一起,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一个唯一战功封侯的诗人。
    彼时的三人都不知道未来如何,杜甫和高適看著名满天下的李白,带著一丝见到名人的拘谨,以及对自己的些许不自信。
    已经是天下名士的李白没有一点骄傲,他与高適、杜甫平等交流。
    他们互相畅饮打趣,大唐的山水见证了一切。
    【这一段时光是杜甫最放鬆开心的时光,而李白的苦闷也一扫而光,他们写诗、畅饮、忧思、欢愉...】
    暮年的高適看著天幕,仿佛又回了洛阳的日子,也是那一次他高適下定决心从军。
    “太白兄,子美兄不知是否还好?洛阳一別已经多年,大唐再也回不去了。”
    高適心中喃喃自语,大唐成也天子,败也天子,再也回不去了。
    高適不如太白兄、子美兄的才华,如今唯有手中的长枪才能为大唐出一份力,早日平定叛乱,那时也许再能遇见二位。
    【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决定改元天宝,天宝的来临隱隱预示著盛世的倒计时。】
    【诗人总是格外敏感的,在小天地里纵情时,李杜二人感知到了大唐帝国的变化。】
    【天宝三年,二人相见的这一年,唐玄宗將纪元方式从年改为载,故称为天宝三载。】
    【以年纪元是从周朝开始的,在那以前,夏曰岁,商曰祀,唐、虞曰载!李隆基认为自己创造的开元盛世可与上古贤君尧舜比肩。】
    贞观年间
    李世民气的就差破口大骂了,你李隆基几个菜啊,醉成这个样子了?
    你祖宗我就算被尊称为“天可汗”,也不敢自比为三代之贤君,你李隆基一个开元盛世就飘了?
    “谁给他李隆基的自信?比肩尧舜,他是不是老了?昏庸了?”
    “刚刚登基时的李三郎去哪了?朕战战兢兢半生,想著能达到汉文帝的功业就不错了,他李隆基比朕还牛?”
    李世民的愤怒声传遍了太极殿,没有一个人敢回答,后世的君主也是君主啊。
    “老二,朕知道你很愤怒,发脾气是没有用的,先看李隆基到底做了什么,我们再想办法。”
    李渊罕见的没有嘲讽李世民,安慰著自己的二儿子,大唐可是在他李渊的带领下建立的。
    李渊內心的焦急不比李世民少,但是作为父亲和太上皇,他经歷的太多了,他学会了有事先冷静。
    ......
    【天宝三、四载,两年时间里,李白和杜甫见了三次,李白带著杜甫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
    【因为遇见李白,苦闷的杜甫抬头看了看天,仿佛他从未舒展的眉头也放鬆了下来。】
    正所谓: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蹙,又补了半个乱世。
    盛世大唐迎来了它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