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 第76章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李世民:“以铜为鑑,可正衣冠;以古为鑑,可知兴替;以人为鑑,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內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魏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徵被后世政治家、歷史学家讚誉为“千秋金鉴”!】
【李世民以“容人之量”铸就明君典范,魏徵以“直臣之骨”树起諫臣丰碑。】
【贞观时代的光芒,正是源於君臣二人互相成就,共同谱写的信念!】
嘉靖年间
“太宗与魏徵之间成就千古佳话,海瑞决定效仿魏徵,为君父諫言,直言天下之事!”
海瑞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对侍立在旁的老僕说。
“老爷,您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当今天子可不是太宗文皇帝。”
老僕担忧的眼神看向海瑞,老爷要去做的是天下人不敢做的事情。
“老夫已备好棺材,与母亲告別,当为天下之事做些贡献了。”
海瑞正正神,一手圣贤书,一手明大誥,他要为天下人直言不平。
君父作为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就是太聪明了,不將心思放在天下,而放在一己私心上。
海瑞决定揭穿这层皇帝的新装,不知道君父做好准备了吗?
春秋战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孔老夫子越读越觉得其中微言大义,当今列国伐交频频,伤害最深的不正是民吗?
若列国的民不支持打仗了,厌恶战爭了,那是不是各国之间就可以和平相处。
这不是正是周礼中说的天下大同,也是吾等追求的梦想。
“顏回,你是否有所感悟?”
“夫子,魏徵所言真正触及国家本质,此乃天下之福;后世子孙追求已经比回更高了。”
顏回看著魏徵的身影满眼欣赏,他认为克己復礼为仁,魏徵已经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去思考何为“仁”。
但这正说明后世子孙没有原地踏步,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善,时代不同,我们追求的仁义也不同,需要结合时代的需求。”
......
【魏徵逝世后,李世民嫡长子和次子玄武门谋反,魏徵推荐的侯君集参与谋反,杜正伦泄露禁中言语。】
【李世民开始怀疑魏徵是否与这两人结党,故意隱瞒其劣跡。】
【心態爆炸之下,李世民下令推倒自己亲自为魏徵撰写的功德碑。】
贞观年间
刚刚还热闹的朝堂,现在非常安静,看著刚才还眼泪汪汪的李世民,魏徵两人,现在尷尬的拉著手手。
“魏卿,你听朕狡辩,不对,你听朕解释,不是这样的。”
“天幕他在污衊朕,我不是,我没有,它毁谤我啊。”
魏徵幽怨的眼神看著李世民,彷佛在看一个大渣男,否认三连都出来了。
“陛下,臣懂了,您不用解释,终究是臣做的不够好,让陛下生气了。”
“魏卿,你要信朕,那绝对不是朕做的,定是由奸臣作祟,我们之间的关係你还不知道吗!”
说著双手拉的更紧了,李世民怎么能让他的懟懟受委屈,眼泪攻势走起。
魏徵看著李世民委屈的像个孩子,想想还是原谅他,谁让自己也在背后蛐蛐他。
那能怎么办,只能原谅他了,毕竟他们之间相爱相杀。
......
画面中音乐开始欢快起来,音色带著一丝调侃。
魏徵脸色一变,不会吧,天幕要说他的那件事,完了.....
【魏懟懟是不是很气愤二凤干的事情?別著急,懟懟也留有后手。】
【正所谓:正经人谁写日记啊!但是有的人喜欢写。】
【魏徵就爱写,喜欢写,不仅仅写,还整理成小作文。】
【与二凤“相爱相杀”多年的魏徵,去世前將整理的諫言內容,交给了史官褚遂良。】
天幕中视频播放的是李世民玩鷂鹰被懟,魏徵劝诫太宗切勿玩物丧志,导致鷂鹰活生生被憋死。
弹幕:“你写日记吗?我不写!我也不写,谁写日记啊,下贱!”
“魏徵不仅写,他在自己去世前还交给史官,这不是要把二凤放在火上烤嘛(笑哭)。”
“魏徵不愧对二凤是真爱,都用笔记记下来了。”
.......
贞观年间的群臣感觉今天的瓜太多了 ,吃都吃不完。
前一秒陛下推倒了魏徵的功德碑,后一秒魏徵反手就把蛐蛐话交给史官。
你们两是谁也不打算放过谁啊,要不你两过一起吧。
精彩,实在是太精彩了!
“陛下,我要是说天幕所言是假的,你信不信。”
李世民闻言想要把手抽出来,他魏徵是把朕当傻子吗?
look my eyes,你看朕信不信?朕信你个大头鬼!
抽了几下,却发现手根本抽不出来,看著一脸真诚的魏徵,李世民直接气笑了。
“魏徵,魏倔驴,你说朕该信吗?”
“信啊,怎么不信!臣不也相信陛下说推倒功德碑的事是假的。”
魏徵的小声蛐蛐让李世民脸色一僵,今天八字不顺,互捏把柄。
“朕信了,你后面將那些小作文都烧了吧!”
“算了,写吧,已经流传后世了。”
李世民一脸的生无可恋,累了,毁灭吧。
特殊时期
“娘希匹,写日记怎么了,怎么就下贱了?”
愤怒的奉化口音传出房间,还伴隨著瓷碗摔碎的声音。
外面侍卫的武官站立的更直了,不然遭受怒火的就是自己了,他们可不想受无妄之灾。
天幕也是会说的,一句话就能让人破防。
......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受挫,想起魏徵生前多次劝諫 “不可轻伐高句丽”。】
对左右感慨道:“若魏徵在,必不令朕有是行也!”
【自狗狗祟祟推到墓碑后,首次派人前往魏徵墓前祭奠。】
【想起曾经的君臣情谊,李世民下令修復墓碑,君臣关係以一种特殊的方式 “和解”。】
魏徵和李世民拉著的双手终於放开了,扯平了,这件事到此为止。
魏徵神色一变,諫言道:“陛下可曾忘了隋煬帝三征高句丽的前车之鑑?”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