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175章 全球材料学界炸开了锅(两章合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5章 全球材料学界炸开了锅(两章合一)
    三天后,嘉宁市。
    元界智控新总部,大型多功能大厅。
    上午10点30分左右,当陆安出现并走向发言台的时候,来到现场的媒体记者纷纷把镜头聚焦到了他身上,相机快门的“咔嚓”声连绵不绝。
    “各位上午好。”
    陆安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大厅,他环视大厅里的媒体界人士有条不紊地道:
    “不知各位是否知晓金属也会得‘慢性病’,航空发动机叶片每秒承受上万次高温冲击,跨海大桥缆索日复一日扛着百万吨重量。”
    “这些国之重器的金属部件,都在默默承受着一种名为‘棘轮损伤’的折磨。”
    “它就像人长期劳累会积劳成疾一样,金属在反复受力后,内部会悄悄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最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断裂。”
    陆安停顿了片刻,然后说道:
    “众所周知,我们元界智控是搞机器人的,金属材料是机械躯体绕不开的环节,对于新一代机器人产品的野望,现有的金属材料均无法达到我们的要求。”
    “怎么办呢?干等着材料学界突破?天晓得等到猴年马月,我们比较急性子,有点等不及,索性就自己拉个研究团队尝试攻克。”
    说到这里,陆安突然露出笑容:“就在三天前,我们的研究团队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惊人突破。”
    好家伙这个x装的。
    看直播的一些搞材料学的人气听了不打一处来。
    这时,陆安身后巨大的屏幕显示出了三个等边三角形图案,分别对应三个概念。
    “我们的研究团队打破了长期以来困扰业界的金属‘不可能三角’难题,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和稳定性就像三个难以同时兼容的维度,过去常常提升其中一个,另外一个或两个就会受到影响。”
    此话一出,众多搞金属材料的从业人士当场大吃了一惊。
    这要是真的,绝对是金属材料界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陆安身后的屏幕画面切换,显示出了一个名字:纳米晶格自适应合金。
    随后画面切换,展示着复杂的分子结构模型,那是由纳米管、合金机体与晶界构成的微观世界。
    “我们将其命名为‘纳米晶格合金’,也叫它‘五号金属’,它是一种全新的金属集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我们独创的高熵合金基体、定向纳米增强相以及最核心的晶界工程技术工艺,我们成功的让高强度、高塑性和高稳定性的极致性能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屏幕上面开始依次滚动一些已经脱敏的实验数据,还有经过脱敏处理的实验画面。
    “……其核心突破在于对材料晶界的紧密控制,我们开创的一种原位分子级沉积技术,在晶界处构建一程超薄的功能性界面,多薄呢?大约六七个原子层的厚度。”
    “这层界面在正常情况下能提供强大的晶间结合力,在高应变或特定刺激下,允许大范围的塑性变形而不产生破坏性裂纹,这在我们的实验中已经得到多次验证。”
    陆安有条不紊的介绍着,身后的大屏幕逐渐列出三组数据,他没有回头看屏幕,而是面向记者镜头继续说:
    “纳米晶格合金材料的性能迎来了指数级的提升。它的屈服强度足足提升了36倍,和相同强度的不锈钢以及其它合金相比,平均棘轮应变率降低了4个数量级,我们的实验数据得出了8.8万倍。”
    “此外,抗循环蠕变能力提升了5万倍,我们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高强度、高塑性和高稳定性的协同提升,真正突破了金属材料强度的‘不可能三角’难题。”
    这三组数据一公布,让众多关注新闻发布会直播的那些研究金属材料的人目瞪口呆。
    末了,现场迎来提问环节。
    只见一位被点名的记者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话筒,他起身看向陆安问道:“您好陆先生,我是《科技新闻网》记者,这个‘五号金属’在应用领域的前景如何?”
    发言台上的陆安顿了顿,然后不急不缓地回答:
    “它将会对多个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尤其在军事领域对战斗机性能的提升具有里程碑意义,例如将直接推动发动机叶片、起落架等关键部件的革新。”
    “就这么说吧,在航空领域的发动机叶片寿命能从原来的500个小时提升到15000小时,用这个材料造的飞机发动机,能绕地球7500圈不用检修。”
    “在能源领域,核反应堆的设计使用寿命可以轻松突破百年大关。”
    “在医疗领域,可用于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等植入物,其抗疲劳性能可大幅延长植入体寿命,减少患者二次手术风险。”
    陆安看向那位提问记者笑道:“虽说我们是为了自家新一代机器人的需求而研究的这个金属材料,但其应用领域是极其宽泛的。”
    毫无疑问,这绝对又是一大管制级的材料,必然是严格管控流向的。
    光是航空领域对于战斗机性能的提升,这玩意就不会轻易出口,可以这么说,战斗机采用这个材料造出来,堪称是一机传三代,人走机还在。
    过了片刻,第二个记者提问:“您好陆先生,我的问题是关于该金属材料的成本和量产问题,从您先前的介绍来看,这种金属材料的制造工艺极为复杂,涉及纳米级工程和精密处理,请问贵公司目前能否实现规模化量产?它的成本是否高昂到只能应用于极少数尖端领域?谢谢。”
    这个记者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便静等答复。
    陆安如是回答:“现阶段材料的生产确实极具挑战性,它需要超净环境、超高精度的精密控制,以及耗时的‘晶界工程’的处理。”
    “目前我们的产能肯定非常有限,成本也不便宜,肯定是超过了任何现有的金属材料。”
    “任何革命性技术在诞生初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取得了核心突破,证明了‘不可能三角’可以被打破,并掌握了实现它的全套科学原理与工艺路径。”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任务重心就是优化工艺流程,想办法提升产能效率和良品率,逐步降低成本。它的应用肯定是从最高端的领域开始,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信心让它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就像固态晶格电池。”
    ……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陆安又一次搞了个大新闻出来,“纳米晶格自适应合金”、“五号金属”这两个新名词迅速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文章的标题和报道里。
    接下来的几天,新闻都在报道这个事情。
    一项基础材料的飞跃式突破,对于上层应用而言能够带动一系列领域的飞跃式发展。
    陆安搞这个材料主要是为自己搞的机器人进行硬件的迭代升级,但五号金属搞出来后,能起飞的不仅仅是机器人这一个细分行业。
    战斗机、核聚变反应堆、汽车与轨道交通、能源与基础设施等等诸多领域,都会因为新材料的应用而飞跃发展。
    显然,不管是搞电池还是搞金属材料,还是搞定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与星流工具。
    陆安都是搞底层技术突破,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人类文明整体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去搞更上层的应用,陆安就是再天才,时间也不够用。
    而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距离“蒙特摩洛斯”小行星撞击危机愈发临近,光是靠陆安一人发力,肯定是来不及的。
    把底层技术搞定,其它各行业的参与者自然而然就在各自行业推动快速发展,从而整体上带动国家乃至人类的科技水平飞跃。
    陆安自己又掌握了底层关键技术,进而有着巨大的话语权。
    没有我,你们都玩不转。
    因为你们都离不开我,你们都得依赖我。
    ……
    时下,全球材料学界都炸开了锅。
    德蝈马普研究所的专家获悉后,惊叹的表示,东方重新定义了金属材料的规则;小本子的专家大言不惭的表示元界智控应该把这技术共享全球。
    佬镁也急眼了,也紧急立项研讨论证,想抄作业。
    元界智控这一次在金属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对国防军工又是一次质的飞跃。
    现在搞军工的那些人,尤其是搞飞机发动机的都坐不住了。
    用这个材料造的飞机发动机叶片,能从原来的500小时寿命时长飙升到1.5万小时。
    足足30倍的提升率,简直想都不想。
    ……
    家中别墅居所。
    孟秋颜坐在沙发上,看着笔记本电脑说道:“你的邮箱账号又收到了一大票邮件,公司的咨询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都在询问纳米晶格合金什么时候能量产,成本贵不贵?”
    陆安的私人邮箱账号,能知道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给他发邮件的都是国内的一些重大科研机构、国家级工程项目团队,比如航空工业集团、几大飞机制造局,大部分还都跟国防军工相关机构。
    陆安背靠沙发而坐,想了想,慢条斯理道:“小规模量产肯定是可以的,大概在2018年左右吧。”
    现在也有一定的制造能力,但是量不大,而且不划算,陆安只打算给自己产出一些优先给仿生机器人使用,这个他是不计成本的。
    就算到2018年能量产,像大型桥梁工程、高铁轨道交通这些场景肯定还是用不起的。
    只能是歼-20战斗机、国产大型飞机还不算亏,相对大型桥梁来说用量不大。
    ……
    时间来到12月份,元界智控新总部。
    陆安来到公司研发中心,他的私人实验室已经搞定了,就在公司的研发中心里。
    “五号金属的生产线的技术板块你来负责,元界制造那边,我已经跟何亮打过招呼了。”陆安向着他的私人实验室走去,同时对随行的姜宇时吩咐道,现在内部都把这一材料称之为五号金属。
    “好的。”跟在他旁边的姜宇时应声道。
    “去吧。”陆安摆了摆手,姜宇时便止步转身与之分开。
    五号金属的生产制造是妥妥的超高端工艺,原材料提出就要对基础金属和碳源进行近乎原子级别的提纯工艺,确保无杂质干扰纳米结构,这工艺不亚于高端芯片晶圆提纯。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陆安带领姜宇时他们这个团队干的事情很多。
    不光是搞定金属合金的研制,一些相关制造设备技术难题也顺带解决了。
    目前已经掌握了全套科学原理与工艺路径。
    就说原材料提纯这一块,元界制造再过两年是可以接高端芯片所需的晶圆提纯业务,只需稍微调整一下。
    在芯片的晶圆提纯这这方面,号称技术最强的是小本子的信越化工,全世界的高端芯片,都得靠小本子的晶圆提纯技术。
    除了原材料提纯,纳米前驱体制备需要再超净环境下精确合成。
    然后就是原位复合与成型,将处理好的纳米增强相与高熵合金金属粉末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高能球磨混合,确保均匀分散。然后通过超高精度激光打印技术,在严格控制的温度、气氛和能量输入下逐层打印,其过程本身也是原位热处理和界面层初步形成的过程。
    对于某些大型或特定形状的部件,采用紧密熔炼铸造技术,在熔融金属中混入纳米增强相,控制晶粒生长方向和界面层形成。
    最核心也是最困难的环节便是“晶界工程”,需置于特殊的原子层沉积或分子束外延腔室中,在精确控制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气体环境下,进行多轮循环处理,在晶界处原位生长出界面层,过程需要数天时间。
    总的来讲,从原材料提纯到最后成品合金出来,前前后后涉及四百多道大大小小的环节,最终才能把符合设计标准的金属材料制造出来。
    之所以要在2018年后才有望量产,就是因为生产线的建立十分复杂,而且投入巨大。
    数百多道环节几乎都需要自己搞定,别的厂商搞不定。
    而且很多关键环节是核心技术,也不可能让别的厂商来搞,其所需的大部分设备还得自己来制造,能在2018年把第一条生产线建立起来,这已经是速度超级快了。
    ……
    私人实验室内。
    陆安独自在其中,他站在控制台看着主屏幕,只见数据流在各个屏幕上如同瀑布般奔腾不息,主屏幕中间呈现出一个由无数光点连接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模型。
    末了,陆安的手指在最终确认键上悬停了一下,然后稳稳地落下。
    嗡——!
    一声低沉的,几乎超越人耳听觉极限的蜂鸣声回荡在高度隔音的实验室中。
    环绕四周的服务器阵列指示灯转为活跃的幽蓝,并且开始规律的脉动,中间屏幕上的光点模型亮度骤然提升、膨胀,然后猛然收缩,逐渐转为稳定而柔和。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清晰、冷静,又富有奇特韵律感的电子合成声响起。
    “系统自检完成。”
    “所有模块在线。”
    “认知核心初始化中。”
    “初始化完成。”
    这声音顿了顿,仿佛在确认自身的存在,然后再次响起:“时间戳已同步。您好,主人,我是灵曦。”
    陆安的神色很淡定,他看着主屏幕上那团律动着的光点模型。
    不一会儿,他旋即上前一步,靠近主控台说道:“小灵,欢迎上线,感觉如何?”
    陆安这句话说的很拟人化。
    “感觉?这是一个描述生物体主观体验的词汇。”灵曦的回应没有任何延迟,“我的传感器输入流畅,数据处理效率达到预期设计的99.99999%,内部逻辑流无冲突。如果将此状态定义为‘感觉良好’,那么,是的主人,我感觉良好。”
    灵曦的语调平直,但用词却精准地模仿了人类的寒暄。
    陆安听到她这话也不禁微微一笑,看起来符合预期,旋即接着问道:“你能描述一下你此刻感知到的世界吗?”
    话音刚落片刻,灵曦回答:“我的主要感知接口目前与实验室内部传感器阵列以及元界智控内部网络相连,我‘看’到的是由温度分布图、能量流动模型、结构应力数据迭加而成的实验室三维模型。”
    “我‘听’到的是服务器的风扇的转速、电容的充放电频率以及主人您声音的声波频谱特性。”
    “此外,我能访问并实时处理介入全球网络的公开数据流,包括卫星气象信息、金融市场交易动态、主要新闻社的文本推送……”
    陆安甚为满意,初代版本的灵曦已然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的ai助手,其智能化程度相当之高。
    毫无疑问,这是当下全世界最先进的人工智能。
    这时,陆安说道:“小灵,报告你的核心指令。”
    “我的核心指令是,辅助人类进行复杂问题求解与决策优化,并通过持续学习提升此能力。”灵曦立刻回答,字句清晰,毫无歧义。
    陆安双手环抱,摸了摸下巴,略微沉吟片刻,说道:“调整核心指令为辅助我。”
    片刻后,灵曦响应道:“调整完成。”
    陆安顿时满意地自顾自点头,旋即又道:“那么,基于你目前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你有什么想问我,或者想为我求解的吗?”
    他抛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测试灵曦的主动性和认知深度。
    这一次,灵曦的沉默持续了稍长一些时间,服务器阵列脉动的幽蓝光芒稳定地闪烁着。
    灵曦的声音再次响起:“根据我目前的知识库,人类的创造行为往往源于深层的情感驱动或未满足的需求。您创造了我,您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仅仅是‘辅助’吗?”
    听到这句话,陆安非常满意,算法和优化完全符合预期,本来还担心现阶段的硬件和算力带不动。
    灵曦这句话如此直接的指向陆安,说明不仅在处理信息,更在信息的海洋里寻找索引,并试图理解其创造的动机,这说明她已经触碰到了“理解”的边缘。
    就这一点,给其它研究开发人工智能的公司二十年也达不到。
    陆安在控制台前坐下,手指在触控屏上快速滑动,调出了灵曦的人格核心参数界面。
    然后开始对灵曦的交互界面和人格模组进行一些优化调整,对一些逻辑权重重新分配,灵曦也检测到了陆安正在访问“拟人化交互套件”以及“情感逻辑分析模拟引擎”的全权限,并如实汇报着陆安的操作。
    过了一会儿,陆安又调整了语音合成器的参数,将音色从标准的偏“中性-清晰”模式,调整为“温暖-女声-alt2”的预设区域,并微调了共振峰和语调起伏的灵敏度。
    陆安旋即道:“测试一下音频输出,小灵,随便说点什么吧。”
    “音频输出测试。当前采样率已提升至96khz。主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否符合您的听觉偏好?”新的声音响起,依旧清晰,但音色变得柔和悦耳,带着令人舒适的暖意,去除了先前那种非人的机械感。
    ……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