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辉煌人生 - 第114章 专家到、练差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此同时,训练基地那边,教官们已经各自分配好自己的手下,正在加紧训练,耿涛给出的任务时间也让他们有了紧迫感。
    还有两个月就要离开训练基地,出去以后还要让战士们儘快融入社会,熟悉和模仿社团成员各种习惯,直到能够不让人看出任何破绽,才能开始后续的行动。
    教官们深知任务艰巨,因此训练格外严格。他们从日常的言行举止到执行任务的技巧,都对队员们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教导。
    为了让队员们更好地融入社团环境,教官们收集了大量关於14k和新义安等社团的资料,分析他们的行事风格、语言特点和生活习性,然后传授给队员们。队员们也都非常刻苦,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和模仿。
    国內冶金部在得知港岛这边採用了最前沿、最先进的炼钢工艺之后,迅速地做出了反应。
    他们马上著手组织相关工作,精心挑选並且派出了一个由二十三人组成的专家团队。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在冶金领域有著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他们的任务就是前来港岛学习和考察这里的先进炼钢工艺。目前,这个专家团队已经顺利抵达了宝安。
    耿涛在接到通知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遣毛振新等几个对港岛这边接人流程比较熟悉的人员,驾驶著巡逻艇前往宝安去迎接冶金部的专家团队。
    毛振新他们几个人因为在港岛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对於周边的海域环境以及接送人员的整个流程都十分熟悉,所以是此次接人任务的最佳人选。
    毛振新等人到达宝安后,顺利地与冶金部的专家团队会合。在接到专家团队之后,他们一路上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小心翼翼地护送著这些专家。
    在整个航程中,他们既要保证专家们的安全,又要確保航行的平稳,避免因为海上的风浪或者其他突发情况而影响到专家们的行程。
    最终,在他们的谨慎护送下,冶金部的专家团队平安无事地回到了港岛。
    一路上,专家们对即將学习的先进炼钢技术充满期待,纷纷討论著可能会面临的各种情况以及对国內炼钢技术提升的重大意义。
    回到港岛后,耿涛亲自迎接专家团队,並为他们安排了舒適的住宿环境。
    隨后,耿涛带领专家们参观了正在筹备建设的钢铁厂工地,详细介绍了工厂的规划布局以及即將採用的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的设备设施。
    並把他们作为公司员工安排到施工现场,让他们参与到各个施工环节,让他们儘快了解整个工艺流程和设备情况,以便回国后,迅速转化成自己的技术成果。
    专家们对耿涛的安排十分满意,他们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认真观察施工细节,与现场的技术人员积极交流探討。
    在施工现场,专家们凭藉自身丰富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为钢铁厂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新厂建设工地,施工进展顺利,部分基础工程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开始逐步搭建。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著作业。耿涛依旧频繁来到工地,查看工程质量和进度。
    在训练基地,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的训练,队员们在言行举止和对社团风格的模仿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耿涛在看了他们的训练成果以后指出,训练和生活本身就是两码事,千万不能急於求成,在训练基地,需要著重训练的是,战士们的技战术和近身格斗,其他的出了训练基地再学也不迟。
    特別是社团里面的那些,必须在港岛的大街小巷里面才能学到。如果学了个四不像就试图出去完成任务,那分分钟就会被人砍死在大街上,因为对方也都是军人出身。
    另外,战士们出了训练基地的首要任务是彻底融入港岛社会,然后才能考虑完成任务。
    教官们听了耿涛的指示,对训练方向有了更明確的调整。他们將训练重点进一步聚焦在技战术和近身格斗训练上,加大了训练强度和难度。每天,训练基地里都迴荡著队员们整齐的口號声和激烈的格斗碰撞声。
    为了提升队员们的技战术水平,教官们模擬了各种复杂的实战场景,从遭遇战到突袭战,从城市巷战到山地作战,让队员们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近身格斗训练中,教官们亲自示范各种格斗技巧,耐心纠正队员们的每一个动作,力求让他们掌握最实用、最有效的格斗技能。
    队员们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他们明白耿涛话语中的深意,知道这是关乎任务成败乃至自身安危的关键。
    不少队员主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额外的训练,有的在操场的角落独自练习格斗招式,有的则与队友一起探討战术配合。
    在新厂建设方面,隨著主体结构的逐步搭建,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开始进场安装。施工方按照耿涛的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
    耿涛来到娄振华位於钢铁厂的办公室,敲了下门“咚、咚咚。”
    “请进”娄振华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耿涛推门进去:“老哥,在忙什么呢?”
    娄振华抬起头,看到是耿涛,笑著说道:“正看著这新厂设备安装的计划呢,想著怎么能更高效地推进,爭取早日让工厂投產。”
    耿涛走过去,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著桌上的文件说:“老哥,这设备安装可是重中之重,不仅要保证进度,质量更是关键。这些先进设备关係到我们钢铁厂未来的產能和產品质量。”
    娄振华点头表示认同:“嗯,我明白。每一台设备的安装调试,我都安排了专业的技术人员盯著,確保不会出任何差错。”
    耿涛接著说道:“还有,设备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的培训也要儘快跟上。我们要保证工人能够熟练操作这些设备,发挥出它们最大的效能。”
    娄振华回应道:“这个我已经在筹备了,等设备安装到一定阶段,就安排工人分批进行培训。我打算请设备供应商那边的技术专家来给工人们授课,这样能更系统、更专业地让工人们掌握操作技巧。”
    耿涛思索片刻说:“这是个好办法,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供应商的专家。要培养我们自己內部的技术骨干,以后设备日常维护、升级改造等,都需要我们自己有过硬的技术团队。”
    娄振华深表赞同:“对,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准备从这批招聘的技术人才里挑选一些有潜力的,重点培养,让他们跟著供应商的专家学习,儘快成长起来。”
    耿涛满意地笑了笑:“那就好。另外,工厂投產后,原材料的供应渠道也要提前规划好。虽然现在市场上原材料供应还算稳定,但我们要未雨绸繆,多拓展几条可靠的供应线路,避免出现供应短缺影响生產。”
    娄振华认真记录下来:“行,我这就安排人去和几家大型原材料供应商接触,洽谈长期合作的事宜。同时,也留意其他潜在的供应渠道。”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