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5章 野火烧不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章 野火烧不尽
    秋高气爽。
    陈绍的庄子里,连同他在内一共五人,聚在一堆篝火旁。
    旁边地上烫好了黄酒,热腾腾的砂锅支起,肉香阵阵。
    边防司的调令已经下来,陈绍被提拔为粮料使,负责从鄜州往横山前线运粮。
    赵佶这次对童贯放权很大,允许他总揽河东及陕西路的军政大权。
    支降二千八百万贯,许辟置官属九百余员,供他犒赏有功将士。
    凡是立下功劳的,童贯的边防司都可以不经朝廷,自行封赏官职,甚至能封到五品的武官。
    西北诸将,无不跃跃欲试。
    在东京城里,享受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赵佶,想来是要彻底拿下西夏,然后再向北开边拓土,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俗话说的好,不怕富二代贪图享乐,就怕他们突然来一下雄心壮志。
    皇帝更是如此。
    你说大宋,一代一代换过多少皇帝了,打得过么,换汤不换药啊大宋兵马现在什么水平?
    童贯一个没鸟的阉人都在当主帅,他能打么?没这个能力知道么!
    陈绍看了一眼身边四个人,自己庄客里,就只有他们愿意跟自己走。
    除了董大虎之外,其他三个都是孤家寡人的少年,没有家人阻拦。
    就这还是陈绍一个个去忽悠的。
    也可能真是苦日子过够了,想要建功立业。
    这几个人,就算是陈绍的亲兵了,在战场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亲兵是最后的倚仗。
    不远处的草垛上,一群庄客刚刚给他们收拾好行装,嗅着风吹过来的肉香味,李大山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这些日子,他们没少凑到一起,对陈绍他们冷嘲热讽。
    挖苦他没上过战场,不知道前线的厉害。
    而且陈绍是顶着门头过日子的,他一旦在前线战死了,这家产还不知道要归了谁。
    吃饱喝足之后,陈绍站起身来,四个少年一起看向他,眼神中都有些迷茫。
    陈绍自己也很紧张,但是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还是要装作从容一点,便笑着说道:“走,换个活法去!”
    这话很有蛊惑性,少年们听的心潮澎湃。
    就连远处看热闹,等着来收拾残羹剩饭,喝点肉汤的庄客们,也都听得有点迷糊。
    西北这百年,日子苦,百姓更苦。谁不是过得窝窝囊囊,憋憋屈屈,挣扎求生。
    几个人背上行囊,跟在陈绍身后,感觉走路都带风。
    一行人来到鄜州城外,此时的驰道上早就响起了无数的脚步声,“哒哒”的马蹄声也络绎不绝。
    陈绍来到中军大帐,排了很久的队,等到中午的时候,才见到随军的文官。
    他把调令上缴,然后文官面无表情地递给他一个腰牌,询问着姓名籍贯,低头登记在册。
    只有在听到陈绍是从八品的忠翊郎之后,才略显诧异地抬头看了他一眼。有阶官的,一般都是立了功的,但是他一眼就瞧出眼前这人没上过战场。
    功劳多半是买的。
    随军文官没有因此轻视他,而是格外加了小心,能买功劳的必定是有些背景的。
    等到记录完毕,又板着脸跟陈绍说了一下军法。
    因为人多嘈杂,陈绍也没有听见几句,就只听他在那里不停地说:斩斩斩
    听得陈绍甚至觉得脖子有点发凉。
    等他终于说完之后,抚摸着腰牌,陈绍有些恍惚。
    自己终究还是成为战场上的一员了。
    中军里的一个小兵,引着他们来到城郊的粮仓,给他们介绍了一下,然后就离开了。
    战事紧急,没有时间给他们互相认识,马上就要出发。
    这支运粮队有八百多人,其中辎重兵五十人,其余的都是民夫。
    还有骡马总共十匹,车辆一乘,其余全靠民夫肩挑。
    陈绍翻了翻账本,骑在马背上一挥手,车马民夫立刻开始行路,很快就在路上扬起尘土。
    越往前线走,周围的景象就越凋敝。
    但凡战事,最先倒霉的肯定是老百姓。
    交战双方过万的大军聚集在一处,不说别的,光是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天文数字。
    周围生活的百姓,不管是哪头的,只要你没跑掉,就得当民夫运送各种各样的辎重。
    田地没人耕种了,口粮被搜刮光了,果树给砍伐光了做车子做器械。
    前线伏尸数万,后方于路也是白骨相望,都是累死、饿死的。
    童贯是出了名的不爱惜民夫,自从他主事西北,已经累死、饿死、打死了不下十万民夫。
    西北多有人上奏弹劾,奈何人家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宠臣近臣,根本就不受影响。
    宋夏之间,这一战从政和五年,也就是三年前就开始了。
    西夏被堡寨战术,逼到了绝路,铤而走险入寇鄜延。
    童贯大喜,派出熙河兰湟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刘法率步骑十五万出湟州,秦凤经略安抚使刘仲武率兵五万出会州,童贯自己以中军驻兰州,为两路声援。
    刘仲武军到清水河,筑城屯守而还。
    刘法则与夏右厢军战于骨龙,大败之,斩首三千级。
    从那之后,双方就开始打烂仗,对峙了三年,方圆百里,村村残破。
    百姓们只要没当民夫辗转于沟壑之间,能跑的都跑了个精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沿途只有一个个死气沉沉的荒废村庄。
    只有等宋夏这一战落下帷幕,大人物们要么和谈,要么彻底解决掉对方之后,这里才会恢复平静。
    那些逃走的人,也会慢慢回来,重新焕发生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百姓就像那烧不尽的野草,悲惨、坚韧,不屈不挠。
    过了三川口之后,就是大宋修建的一个个堡寨,这些堡寨互相策应,步步为营。
    名字全都是:威羌寨、灭羌寨、平戎寨、歼羌寨
    光看名字,就知道两边仇恨多大了。
    快入夜的时候,陈绍指挥众人,在一处偏僻荒村边上扎了下来。
    民夫们挖灶找柴禾,到村子里头去找有没有器具用来烧水。
    辎重兵根本不帮忙,忙活完之后,民夫们还要先把热水热汤送给他们跟前。
    陈绍真正的手下,就是这五十个辎重兵,至于民夫,那是军队的财产,不算是军队的一员。
    辎重兵们,除了沿途护送粮草,其实还有一个差事,就是看着这些民夫,不让他们逃走。
    民夫逃得多了,陈绍他们也要负责任、吃军棍的。
    夜色已经笼罩了下来,星光透过完全没有污染的大气投射下来,映得周围树影浮动。
    除了干柴在火堆当中噼啪爆裂的声音,四下都是杳无人迹。身边的荒村死气沉沉,好像过了火,有的屋子倒塌了,有的敞露着屋顶,如一只只怪兽,蹲伏在黑暗当中。
    民夫们聚在一块,也不搭帐篷,就着热水吃自带的干粮,有的没了粮食,只能煮些野草野菜,或者跟同伴祈求一点,等回去之后慢慢再还。
    他们这一支还算是运气好的,因为陈绍不贪他们的口粮,也不会盘剥他们索取贿赂。
    其中一个络腮胡的辎重兵上前,坐在陈绍的跟前。
    “陈头儿,前面就到横山了,常有些夏贼的探马游骑,咱们再不能这般大张旗鼓,要小心他们来劫粮。”
    陈绍点了点头,看向远方。
    夜色莽莽,漆黑似墨,天地之间如洪荒初辟。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