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 第621章 ,外国人的钱赚起来更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1章 ,外国人的钱赚起来更香
    不得不说,被人请过来待遇就是不一样。
    食堂的小灶炒了四个硬菜,而且厨师的手艺相当的好,一点也不比外面饭店做的菜差。
    一看就是平时给厂里领导做饭的。
    就是这厨师是四川人,炒的菜都有些辣。
    好在他吃的习惯。
    味道不错。
    吃了午饭,王青松便和马辉打了个招呼,离开了厂子。
    出来以后,没着急回去,而是直接去了港岛。
    因为这边的工作,平时都是晚上才过去,很少白天的时候过去,除了周末的时候偶尔去一趟。
    ……
    重新回到港岛,人则在在厂区外一栋楼房的车库里。
    为了方便,特地在厂区附近买了一栋两层的楼房,加盖了一个超大的院子。
    就是为了以后卡车停放在这里方便。
    开着车离开车库,直奔工厂厂区。
    两年的时间,工业区的第一期已经建设完成,绿化也都已经种上。
    后面的二期也已经开动,这一次,用的是全都是自己建筑公司的人。
    至于剩下的三期还要后面建设。
    车子开到厂区自然是顺利的进去了。
    直接去了之前的电路板车间,只不过现在电路板车间已经搬迁到了其他楼。
    现在这栋楼完全就是手机业务的大楼。
    为了防止机器出问题。
    在他的指导下,又重新装了一套系统,如果有问题,就可以切换过去。
    核心的东西全都是由李思颖在负责,不让其他人插手。
    “阿轩哥!”
    看到他过来,李思颖笑呵呵走了过来:“怎么今天白天有时间了。”
    “事情忙好了,就过来一趟,还好吧!”
    “嗯,还好,有些问题,我会弄,一会我把东西给你!”
    王青松笑着点点头:“嗯,待会把东西给我,上次的问题视频我转给你!”
    既然让李思颖接触电脑,很多事情就轻松了很多。
    设备有问题,只需要李思颖说明情况,他去找杨怀瑾找对应的视频就行了。
    现在李思颖除了设备,还在学很多东西。
    只不过因为工作原因,学习的进度有些慢。
    这丫头也很努力,没有糊弄。
    李思颖笑着答应了下来,随后找出平板电脑,将资料用蓝牙传了过去。
    王青松又在大楼里溜达了一圈,这才拿着李思颖给的问题清单离开了大楼。
    计算器车间没什么好看的。
    就是一群普通按照要求焊接,只要掌握好原材料别丢了,其他的问题不是很大。
    看了看,又去了电路板的车间。
    此时唐修远几人正在那里研究控制面板的上的内容。
    看到王青松过来,打了个招呼。
    询问了一下工厂的进度,唐修远这才说道:“李先生,内地传来了消息,希望能引进一套电路板的生产线!不知道行不行?”
    王青松闻言想了一下笑道:“可以!不过有一点啊!你们的人可不能给我跑光了啊!”
    当初建设这个工厂的目的其实有两个。
    一个是为了赚钱,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给内地实验用的。
    唐修远闻言笑了笑:“放心好了,不会的,我们来了已经这么长时间了,有些人需要轮换回去,这次也是和你说一下,以后我们会定期轮岗一部分人,同时也会保证你们这边的工厂能正常运转!”
    王青松笑着点点头:“行,那你们自己看着安排,需要帮忙的话,跟我说一下。”
    现在电路板的原材料除了覆铜板在这时期太贵了。
    其他的都能在化工厂找到原材料。
    唐修远嗯了一声:“暂时没有等有需要了,我们会跟你们说的。”
    “好!”
    王青松答应了下来。
    这些人来了有接近一半年的时间,也是时候回去一部分了。
    而且中间又来了一些人。
    至于生产线,他现在已经完全放开了。
    只要把控好设备,别被人弄走拆开研究,那么就不担心这些人能知道什么。
    哪怕是真正的科研大佬来了也抓瞎。
    没办法,这些机器系统,那些大佬现在都看不懂。
    随后询问了一下生产情况,他这才离开去了研究所。
    现在华科半导体的经营事情,斯波克基本上都交给了副经理,他则是主持研究所的事情。
    不过每天他还是会去公司。
    老板兼研发的人才多了去了。
    只有研究所上了正轨以后,才不需要老板上手。
    斯波克正在一张巨大的图纸上写写画画。
    看到他过来也只是笑着招呼一声,又低头工作了起来。
    王青松在那里看了一会。
    斯波克这才抬头:“boss,找我有事情,还是说能给我新的灵感?”
    研究所里的港岛员工看到他过来,自然也是过来做翻译。
    王青松闻言笑了笑:“我可没有!样机试验怎么样了?”
    距离他给的资料已经过去一年时间。
    设备已经制造出来了。
    或者说,半年前就已经制作出来一套光刻机设备。
    但是这台光刻机有着这个时代光刻的通病。
    那就是成品率。
    主要原因自然是因为光掩膜的使用寿命。
    现在是半导体的远古时代。
    很多后世的软硬件这个时代都没有。
    和后世的用计算机和eda软件设计不同的是,这个时代的光掩模真的是靠人工手搓的。
    初代工程师先在方格纸上用彩色铅笔绘制好集成电路版图。
    再用精细的刀片在光掩模母版上,徒手把晶体管和电路连接一点一点刻出来。
    最后用母版图形,用相机缩小50到100倍。
    才能用一张用来做光刻的光掩模。
    和这种光掩模匹配的自然是接触式光刻机。
    这种光刻机只会简单粗暴的将光掩模覆盖在硅片上。
    掩模涂层与光刻机涂层直接接触,再打光照射,完成曝光。
    但是这种光照方式的失败率和成本都很高。
    因为胶体本身及其粘附的浮尘颗粒,不仅影响效果,还会对光掩模造成损伤。
    10张晶片才能用有一张能用,还会加速光掩模的使用寿命。
    成本是相当的高。
    后来按照他给的资料,又在接触式光刻机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可移动的平台。
    以及一个测量光掩模和晶片之间的显微镜。
    让两者在刻录的时候,靠近又不接近,解决了之前的问题。
    也就是接近式的光刻机。
    但是这种光刻机解决了之前的问题,但是精度下降。
    所以这两款产品出来以后,他直接就放弃了。
    直接用上了1974年才出来的投影技术。
    这玩意成本还挺高的,需要不少的光学器件,都需要从日本进口。
    当然了,这个成本高也是相对的。
    此时王青松在那里琢磨着,如果能把电脑和eda软件拿出来。
    那光刻成本就会下降非常的多。
    要知道,一个工程师刻一张光掩模出来,哪怕是一张简单的,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随后在那里琢磨了一下,还是摇摇头。
    反正这种个光刻机是卖给国外的,让他们自己手刻去吧。
    而且他也暂时不会把投影式光刻机卖给国外。
    这玩意现在民用用不上,最大的用处就是军用,因为开发导弹系统需要大量的芯片。
    这种投影式光刻机第一次面世是1974年,也是未来光刻机的主体,各种进阶版都是在这种光刻机的基础上升级过来的。
    导弹系统?
    王青松想到这里,在那里琢磨着一个事情。
    不知道这玩意内地需不需要啊!
    思绪间,就听到斯波克兴奋的说道:“好了!设备还在实验中,但是根据目前测试出来的结果,成品合格率能提高4倍!将成本降低3.5倍。这或许是个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王青松闻言笑了笑。
    这款产品,在光刻机市场上来说的话,确实是属于里程碑意义的产品。
    “行,不过接近式光刻机还是需要完善一下,到时候组建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别的半导体公司。”
    接近式虽然有缺陷,因为分辨率问题导致仅支持3μm以上制程。
    但是在这时代已经足够了。
    成本也比接触式要低许多。
    用在军方上可能有些不足,但是用在普通企业上还是没问题的。
    哪怕是接近式光刻机以及配套的掩模对准技术,现在国际上也还没研究出来。
    斯波克闻言一脸的不理解:“既然我们有更先进的技术,为什么现在不推出?而是用这种旧的技术?”
    王青松笑道:“我们是公司,需要盈利,现在接近式光刻机还没有人生产,这种程度的光刻机现在已经足够市场使用了,等时间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再推出新的设备!不是更好吗?
    更换设备,又能大赚一笔!”
    他总不能说,自己不想西方的光刻技术发展的太快了。
    而且哪怕以后真的卖投影式光刻机,他也不会把电脑弄过去。
    让他们继续用手搓。
    自己也要开一个芯片设计和生产的公司。
    例如英特尔这样的。
    到时候自己的公司用电脑,别的公司用手搓,这中间的成本又能多不少。
    卡一下他们的脖子。
    听到这话,斯波克啧啧:“my god,boss,你是懂得如果压榨那些企业的!”
    “感谢您的赞美!”
    王青松也开了一句玩笑。
    随后说道:“这这两种光刻机都不要停止研发,特别是投影式的!过几天我来看数据。”
    斯波克闻言答应了下来。
    “好的,老板!”
    王青松想了想,说道:“对了,从你们这里抽调一个工程师,我们开始研究家电,以后我们也要生产!”
    “家电?”
    斯波克疑惑一下。
    随后担心的说道:“家电行业,现在有非常多的人做了,您确定吗?”
    家电的门槛相对来说比较低。
    做的公司也比较多。
    王青松闻言笑了笑:“没事,先做着,而且你别小看家电,你听过电气炊饭器吧?就是电饭锅!就拿这个来说,里面的门道很多的。一时间我也没办法和你说太多。”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起来。
    各种家电可是很赚钱的。
    而且以后内地开放了,他肯定也要插一脚的。
    那肯定需要全面布局。
    后世,哪怕现在都是电子巨头的飞利浦,不就是从做家电开始做起来的嘛!
    慢慢渗透到其他行业。
    而且这种家电投入成本不会太大,只要实验室能把他从后世带来的产品和技术消化掉,顺带提升一下。
    怎么也能做大做强。
    斯波克闻言想了想,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没办法,谁让他是老板呢!
    老板想要什么,他就得做什么。
    王青松闻言轻轻点了点头:“那就这样,等过几天我就拿一些资料过来。”
    又询问了一下手机芯片的事情。
    还在研究中,能做出来,但是体积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达不到王青松卖的手机水平。
    包括通信设备都需要研发出来,不然的话,将来只能在港岛这边玩玩。
    又或者等到内地开放的时候。
    感觉这样太亏了。
    赚外国人的钱,他感觉更香一些。
    只不过这个需要时间。
    斯波克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快,都是因为他给的技术。
    有些甚至可以说的照搬照抄。
    这要是进度还是很慢,那就不能理解了。
    ……
    厂区溜达了一圈,开车前往杜婉婷所在的大厦。
    对方从希腊和美国那边都早就回来了。
    自己给的两个药品已经进入了临床阶段,估计还要两年左右就能上市。
    去年刚刚上市的安定,也就1959年合成出来,到上市一共就三年多的事情。
    他都已经直接给了所有的工艺,时间自然能大大的压缩。
    而制药厂也已经开始建设,就是工业区里正在建设的2期工程。
    这玩意一旦上市,那可真的是吸金兽。
    至少比他卖手机还要来钱快。
    没办法,现在的科技产品成本都很高,很多东西没办法做到普及。
    能买得起的大哥大,都是属于港岛非常有钱的一批人,或者很需要这些东西的人。
    普通人是不会买。
    而药品就不一样了,普通人买得起。
    全球的病人那可说是上千万,上亿计算,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
    特别是这两款药品是对应病的先河。
    没直接过去,而是先去了江边看看。
    此时之前的九龙仓1号码头,现在正在处于施工阶段。
    大型商场。
    他并没有改变这块地的用途,到手的第一时间就是找专业的设计团队,再根据后世他看到的商场。
    准备盖一座港岛最大的商场。
    预计施工时间需要一年多才能完全建好。
    这要是建设好了,将来会是一个吸金兽。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