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能叫重生吗? - 第191章 189安静的美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1章 189.安静的美好
    “这个世界也太不公平了吧!”
    “某些人明明刚上大一,就早早被塞进律所实习,平时课都不用怎么上,还有教授级别的人物亲自帮忙规划学术路径.”
    一男一女并着肩,走出法学院综合楼,漫步在江城财大的校园里。
    天色已是一片灰蒙蒙的铅青,空气沉甸甸地压在皮肤上,夏天的尾巴悄然过去,不再有那种扑面而来的暖意。
    “所以,韩教授那么照顾你,因为她是你阿姨?”
    周明远挑了挑眉毛,偏过头,似笑非笑地望着身边的短发少女。
    “不是啦!不是你想的那样!”
    黎芝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米白色针织衫,吐了吐舌头,连忙解释道。
    “她和我妈妈是法大的本科同学,关系比较好。”
    “哈?”
    “你妈妈是法大的?”
    周明远一怔,不由得肃然起敬。
    众所周知,父母那一辈人受教育程度有限。
    能有个专升本的文凭,在那个年代也已经算得上是妥妥的高知分子了。
    更何况位于京城的法大——法律人的最高学府,法学专业分类无可争议的top1。
    自从相识以来,周明远早就知道黎芝家境优渥,绝对不是普通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
    可直到这一刻,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方的底蕴和背景。
    母亲是正儿八经的京城法大毕业
    这意味着什么?
    在八九十年代,这样的学历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能平步青云。
    更何况羊城是妥妥的一线城市,机会遍地,黄金也遍地。
    “对啊~”
    黎芝轻轻耸了耸肩,一脸平静。
    “阿姨也是法学专业?”
    周明远悄悄换了个称呼。
    “没错。”
    短发少女点点头。
    “法律世家啊这是”
    周明远忍不住感叹道。
    “怪不得某些人说去法院就去法院,想进律所就进律所!”
    “家里校友和人脉遍地,可恶的关系户。”
    男人走在黎芝身侧半步之遥,卫衣是和她同款的米白色,不仅衬得身形愈发挺拔,离远了看去,竟然有几分情侣撞色的般配感觉。
    “诶~”
    黎芝眨了眨眼睛,侧过头看他。
    “别人这么说也就算了,你不是也进了法院嘛?”
    “我跟你能一样吗?我是自力更生的!”
    周明远咧嘴一笑。
    “自己投简历,自己打电话,自己联系政治部,绞尽脑汁才能和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那你还真是够聪明。”
    黎芝梳了梳被风吹乱的鬓角,莞尔一笑。
    她和那种明知家庭托举却又不肯承认的嘴硬二代不一样。
    她虽然不是100%听话懂事无条件服从家人的传统乖乖女,但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明事理。
    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比如妈妈的决策明显更加合理,那就听妈妈的也没关系。
    大多数时间,黎芝也乐于承认家人的优秀,乐于肯定家人无微不至的托举。
    “要不要去操场走走?”
    走着走着,面前出现了两条熟悉的分叉路。
    黎芝指了指操场方向,扭头看向周明远。
    “好啊。”
    “你说我才大一,又不着急拿加分保研,韩教授非要拉着我做课题干嘛啊?”
    课题的框架、分工、时间节点.
    方才办公室里密集的脑力激荡,还在黎芝脑海中盘旋。
    这会操场没什么人,她和周明远挨在一起,坐在草坪附近的观众台上,望着头顶灰蒙蒙的乌云。
    “笨蛋。”
    周明远用胳膊肘顶了顶短发少女,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
    “照顾你只是一方面,她自己也要获利的啊!”
    “这才是重点。”
    “韩教授这个年纪,职称晋升先放在一边不说,如果有在本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成果,那么再申请省级甚至国家级课题的命中率是非常高的。”
    “资金,声誉,招生,乃至律所的知名度都会有立竿见影的提升。”
    “这样啊”
    有些事情一定要点明了,当事人才能跳出思维定势。
    黎芝望向周明远,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有道理!”
    “确实有道理!”
    “你看她连论文题目都帮我们想好了”
    “这明显是思考很久,拿着答案来找我们聊的吧?”
    短发少女连珠炮也似地说着,亮晶晶的眸子忽闪忽闪,颀长的睫毛像是剪影。
    刚刚在办公室的对话里,韩秋兰何止是开门见山。
    她把课题的初步构想,甚至标题都直接分享给了两位年轻人,试图抛砖引玉。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大数据犯罪预防”机制实证研究——以江城市“杀猪盘”诈骗协同防治为切入点》
    与此同时,韩秋兰站在学术视角方面,就事论事,直接给周明远和黎芝把框架搭了出来。
    第一部分是背景与问题。
    讨论新型犯罪(以“杀猪盘”为代表),对传统模式和基层法律服务的挑战。
    以及反应滞后、定性困难、专业壁垒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展开分析现有纠纷解决机制,公安方面,司法方面,诉前调解方面,在面对此类复杂问题时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是核心研究对象——“明理工作模式”的解剖分析。
    这一点,其实连韩秋兰也还不是很懂。
    于是她放下教授架子,和周明远面对面聊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才大概理清了思路。
    韩秋兰提出的几个问题,直指核心。
    比如协作流程,大数据分析运行逻辑,如何与官方建立信任,协作的政策条文依据,权责边界如何划分,以及从线索发现、移交、研判到行动配合的具体设计与优化。
    周明远则展现出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务实。
    他对明理模式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了然于胸,应对提问条理清晰,数据精准。
    课题的重中之重,就是针对杀猪盘案件的分析研判。
    这一点,连许多法学专家和媒体大佬都在感叹,明理公司有着一双如此敏锐的慧眼。
    明理怎么构建线索发现机制?
    法律从业者如何从咨询中识别刑事犯罪苗头?
    以及在案件侦办中提供了哪些具体独特的专业支持?
    再比如法律定性、话术分析、受害人沟通策略,与专案组有效配合等等。
    这些每一项,都是值得讨论的业内难题。
    延展到学术方面,就是模式的可扩展性。
    此合作机制在解决其他类型案件的潜力与适配性分析——比如非法集资线索识别,复杂民事纠纷调解前置,能不能进一步加以利用?
    别说韩秋兰感兴趣,这几天越来越多的媒体联系到明理公司,请求进一步的采访和深入挖掘。
    这就是标杆的力量。
    至于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讨论挑战、风险,实践中遇到的障碍与制度保障。
    像是信息壁垒、经费保障、人才专业性、社会认知偏差、潜在的利益冲突风险,都是业内存在的问题。
    还有隐隐的一层,法律与伦理边界。
    律师在协作中的角色界限,保密义务与线索移交的平衡,如何确保程序正义?
    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
    在这方面,韩秋兰比两世为人的周明远思考的还要深入和专业。
    不仅给周明远带来了不少深入思考,还侧面完善了一些明理工作方式上的漏洞。
    论文的结尾大同小异,无非是理论提升与实践启示。
    提炼“明理模式”对“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协同治理理论”、“犯罪预防关口前移”的实践贡献。
    提出可复制推广的规范化操作指南。
    对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的启示。
    这个课题可以搞!
    也正是在这个环节,双方迅速达成了一致。
    既然决定了要搞,那么接下来的任务,无非是明确分工。
    韩秋兰当场拍板。
    课题以江城财大法学院为依托,由她担任课题负责人。
    全程提供学术指导,研究方法培训,论文发表渠道,以及与高层级实务部门沟通的桥梁。
    甚至还强调了一下经费支持。
    “双赢嘛。”
    “自己能拿好处,又能卖阿姨的人情,换我我也一百个愿意。”
    周明远笑着说道。
    夕阳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轮廓,鼻梁高挺,下颌线绷得有些紧,似乎还沉浸在刚刚的情绪里。
    “你拿好处还不够哦?卖我妈妈人情干嘛?”
    黎芝抿嘴轻笑,声音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娇憨鼻音。
    “和长辈搞好关系不是应该的吗?”
    男人侧过头,目光落在黎芝微微泛红的鼻尖和认真仰视他的眼睛上。
    “.”
    黎芝躲开对方的视线,慌忙垂下眼帘,盯着脚下的落叶。
    “那个.其实我还是有点压力的。”
    她双手交叉,无缝扯开话题。
    “我听说这些论文课题,都是硕士生博士生搞的东西,我们两个新生能行吗?”
    “这有什么压力啊?”
    周明远放缓声音,笑眯眯说道:“你们韩阿姨既然敢把任务交给你,就是相信你的能力。”
    “何况.”
    男人停顿一下,语气变得更加温和,甚至带着点鼓励的意味。
    “就算你没能力,那也无所谓啊。”
    “我有一点点能力。”
    “你有个屁能力!”
    黎芝看着周明远一本正经说胡话的样子,笑得眉眼弯弯,忍俊不禁。
    又来吹牛!
    这家伙要是说自己会做生意,头脑灵活会赚钱,那也就算了。
    毕竟周明远的确是做出了一点点小成绩,有实打实的结果捏在手上。
    可学术这方面,说到底他也只是个大一新生,别说论文了,连格式都未必知道。
    而且他高考分数还没自己高呢。
    短发少女狠狠白了他一眼。
    “好吧,就算我没能力。”
    周明远依旧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也跟着改了口。
    “我们两个都没能力,也还是无所谓啊~”
    “就当是和你约会呗。”
    “.”
    黎芝不说话了。
    和你约会这四个字,像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扑通一声投入心湖,漾开一圈圈细密的涟漪。
    听起来简单,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她抬起眼,瞬间撞进周明远深邃的目光里。
    心跳突然快了半拍,短发少女看到黄昏的微光在对方眼中跳跃,像碎钻一样迷人。
    两人之间的空气仿佛停顿了一秒,只有风穿过银杏树枯枝的呜咽声。
    天本就是灰蒙蒙的,接近傍晚的光线愈发昏暗。
    黎芝揉了揉自己的面颊,偏过头,双手插进外套口袋,试图藏住心头上渐渐泛起的羞赧。
    “冷吗?”
    周明远注意到了她细微的动作,侧身看了过来。
    “换个地方?”
    “没有没有。”
    短发少女摇摇头,继续把视线放在其他地方,比如天空和操场。
    “喏,要不要听歌。”
    沉默与暧昧并存的时刻。
    似乎是注意到了黎芝的情绪,周明远的下一个动作,是从外套内侧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对缠绕得整整齐齐的白色有线耳机。
    “啊好。”
    黎芝紧绷的心弦莫名地松了一下,随即又被一种更隐秘的期待攫住。
    周明远晃了晃手里的手机,屏幕在空气中亮起微弱的光。
    “耳朵闲着也是闲着。”
    他熟练地解开缠绕的耳机线,动作自然流畅,将其中一个耳机递向黎芝。
    “好久没见人随身带着有线耳机了.”
    黎芝瞪大眼睛,一边感叹,一边接过一只,稍微坐的离他近了一些。
    “有线耳机音质更好。”
    周明远随口回应道。
    “切!在室外听还在乎这些细节。”
    短发少女撇了撇嘴,两个脑袋凑近,一根连接线的距离。
    开始共享耳机。
    屏幕变亮又变暗,他和她肩膀靠在一起,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前奏,在耳畔缓缓流淌。
    凉凉的风划过树梢,大大的草坪边坐着一对小小的男女,空气仿佛一下子变得浪漫起来。
    黎芝对于恋爱的最初幻想,就是上下学的路上,一起去某处的公车上,树荫,微风,对方突然递过来耳机的一边,给她分享最爱的歌。
    小小的耳机,隔离出了一个只属于两个人的世界。
    没有人能抗拒这种安静的美好。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