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边军一小卒 - 第647章 登极!改元!兴平儿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7章 登极!改元!兴平儿帝!
    大雍太康七十一年,正月伊始。
    太康帝驾崩的消息,终于传遍了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人心震荡自不待言。
    不少人骤然听闻时,甚至一度以为这是有心之人刻意捏造的假消息。
    直到中枢的讣告下到各地,所有人彻底确定这一突如其来消息的真假。
    可饶是如此,不少人还是为此陷入了震惊之中。
    原因无它。
    实在是太康帝登基距今方才短短七十载,按照大雍历代先帝的在位年岁推算,甚至连壮年都算不上,说上一声早夭也不为过。
    如今作为大雍开国以来最短命的帝君,如何能够不让感慨唏嘘?
    只不过很快就没人有心思在意这些了。
    正如一些先觉者预料的那样,随着太康帝这个大雍裱糊匠突然逝去,这天下的最后一层枷锁恍若在一息间便彻底崩断。
    本就风起云涌的各地局势,几乎转瞬间便越发汹涌澎湃起来。
    一些野心勃勃之辈,在压抑了许久的蠢蠢欲动后,终于抛开曾经的顾忌。
    杀官吏、竖反旗、割据一方。
    这只是基操。
    高明一些的,则是拿着太康帝的死,大做文章。
    有些以‘贼道张显悍然弑君,天下当共诛之’为名,起兵复君仇。
    只不过这些人其实也只不过是嘴上喊喊罢了,实则所求者也只是割据地方罢了。
    而在此之外的另一波人,则要明显激烈直接许多。
    他们竟直接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如今天下权柄的实际掌控者,大雍丞相上官鼎!
    言语间,直指上官鼎暗中勾连黄天贼道,与张显那贼道合谋弑君,图谋篡位。
    而这一言论在一些姬氏宗亲冒死逃出神都那个风暴中心,出面加以佐证后,很快便大行其道起来。
    一时间,天下鼎沸。
    曾经于天下间风闻还算不错的上官鼎,瞬间陷入了千夫所指的境地。
    接下来便是一连数州之地‘义愤填膺’之下,毅然举起了‘诛杀贼相,以清君侧’的大旗,直接上演了一出‘提兵上洛’的热血戏码。
    只不过就在这数州诸侯联军聚起滔天大势,即将一举杀入神都之际,十年前在济水一战声名尽丧沦为天下笑柄的神都禁军竟出得神都,主动迎了上来。
    并且只一战,前锋的禁军铁骑便将那数州诸侯联军冲得七零八落。
    而后随着战局的展开,又经数战,气势汹汹而来的诸侯联军竟就这么全都被葬送在神都之外的渭水之畔。
    那一日,被鲜血染红的辽阔渭水,几乎被诸侯联军的尸体所拥堵。
    其惨烈之相,甚至超过了年前镇辽军强渡通天河,与青州黄天军的那一战。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一时间,天下人竟有些分不清究竟是那数州大军太过羸弱,还是神都禁军太强。
    他们只知道所有人都似乎低估了朝廷中枢的实力。
    过去太康帝在世时,与上官鼎互相掣肘。
    如今随着一方的倒下,终于成功将大部分权柄握在手中的权相上官鼎,依旧不是他们能够抵挡的。
    只是这一幡然醒悟,对于天下人而言还不算太晚。
    可对于那些高举‘清君侧’大旗的数州诸侯却是有些晚了。
    或许是因为明悟了杀鸡儆猴、乱世要用重典的道理。
    此番乱战,那位权倾两朝的权相上官鼎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他的爪牙与酷烈。
    不但在战后将此次举事的数州诸侯全部诛除,其后更是连他们身后的家族、宗门都全部连根拔起!
    以致于那数州之地被牵连诛杀者无数。
    一连数月血腥不散。
    高门世族,累尸成丘!
    世人闻之,无不为之心生震惧。
    乃至于不少人竟渐渐对中枢恢复了几分曾经的敬畏。
    ……
    总而言之,从太康帝驾崩消息彻底传出的正月一直到三月末,整个天下乱糟糟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可谓是一团乱麻的纷乱景象。
    直到四月初,又是一道震动天下的消息从神都传出。
    大雍太康七十一年,四月初九。
    在大行人皇的梓宫面前,九皇子姬胤在以丞相上官鼎为首的百官恭请下三辞三让,正式即人皇位!
    同日,下诏改元兴平!
    至此太康七十一年,即为兴平元年!
    毫无疑问,对于这位过去从来都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新君,天下间的大多数人都是陌生的。
    只知道其并非帝后嫡出,加之母妃早逝,在一众皇子中更是不得宠爱。
    唯一让某些有心人有些印象的是,这位新君在潜邸时似乎与辽东那位燕公有些龃龉,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竟自请远赴南海郡就藩。
    也算是打破了大雍数代诸王不得就藩的先例了。
    除此之外,大多数人对这位新君的了解就没有那么多了。
    而对于一小部分了解内情的人来说,一看上官鼎挑来挑去选这么个人登基,当即就乐了。
    不得不说,上官鼎此举也算是下了一手妙棋。
    时至如今,就算他们再看不起那位燕国公的出身门第,也不得不承认那位燕国公确实当得一声当世人杰。
    手中数十万镇辽虎狼,以及眼下握着的幽、并、涿、青四州之地,更是已经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王侯。
    若他成为新帝蕃屏,换作他们是上官鼎估计也要为之头疼、忌惮。
    可九皇子姬胤为帝,就没有这个忌讳了。
    原因很简单。
    传闻那位燕国公两位正室夫人之一的公孙嫡女,曾经是九皇子姬胤的未来王妃!
    而这世上又有哪个男人能够忍受夺妻之恨的奇耻大辱?
    好吧,就算他姬胤其志只在江山社稷,不在意区区女子。
    那位燕国公敢相信他吗?
    换句话说,他韩某人敢去赌一位人皇帝君的心胸吗?
    不敢的!
    而这,便是上官鼎真正选姬胤登位的根本原因。
    至于说那日在太康帝灵前,姬胤的那些许诺与表面乖巧都只是锦上添罢了。
    真正让上官鼎定下决议的,其实很简单。
    只因为姬胤的那一句,“孤无所谓这天下,孤只要那姓韩的匹夫死!”
    ……
    未央宫大殿。
    久置空悬的帝座上,终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只不过在它之下,却是突兀地安置了另一个宝座,显得很不和谐且刺眼。
    可如今已经高居帝座的新晋帝君兴平帝却恍若未觉,似乎就这么安安静静、本本分分地做他的傀儡帝君。
    任由这金銮大殿上的一应大小朝政,皆由帝座下的丞相上官鼎定夺。
    偶尔上官鼎扭头问上一句,“此事,陛下可有意见?”
    兴平帝连连摆手,状若惶恐。
    “朕年岁尚浅,哪懂这些?问朕岂不是问道于盲?一切丞相自决即可,勿需问朕。”
    乖巧,太乖巧了!
    乖巧到上官鼎心中本能地生出几分戒备。
    而此时,随着姬胤这话出口,大殿之上有人噗嗤一声笑了。
    “陛下圣质如初,有淳古之风。”
    此话出口,大殿上寂静了一阵。
    片刻之后,哄堂大笑。
    姬胤明显听懂了‘圣质如初’四个字的含义,脸色有些涨红,可在瞥了一眼下方的上官鼎后,最终化作了帝座上的局促。
    而他这番表现落在大殿之上众人的眼中,换来则是这笑声越发大了,也越发肆无忌惮。
    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的上官鼎,默然不语,神念却一直若有若无地锁定在帝座之上。
    ‘是真的怯懦,还是……隐忍?’
    这时,一声怒哼打断了大殿之上的笑声。
    “放肆!你们太放肆!”
    “当朝出言羞辱帝君!纵观古今历朝,焉有你们这样的混账臣子!”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落在那老臣身上。
    而那老臣却全然不觉,他只是眼神失望地看着帝座上的姬胤,喟然长叹道。
    “哎,臣不臣!君不君!”
    “老臣老迈,不堪国事,故——诚乞骸骨!”
    同样被这老臣视线扫到的上官鼎脸色不变,依旧神色漠然。
    可刚刚还在帝座上唯唯诺诺的姬胤,此时却是勃然色变,一拍御案,怒声道。
    “你才放肆!在朕当面,你这苍髯老贼竟敢当廷离间朕与诸卿君臣之情!你好大的胆子!”
    “真个不怕死耶!?”
    说罢,没给满朝公卿反应的时间,帝袍一挥便呵斥道。
    “来人!将这老贼拖下去,打入天牢!”
    “替朕好好审一审,看有无作奸犯科之事!”
    “若有,不必报朕,择日处死!”
    满朝寂静,只有姬胤面色狰狞的咆哮声。
    这一刻,满朝朱紫重臣都没想到这看似懦弱的兴平帝,发起火来竟还真有几分帝君威仪。
    一双双古怪的目光落在姬胤身上。
    而姬胤这个兴平帝君在一通大展帝威后,似乎这才想起了什么,慌忙冲上官鼎展颜笑道。
    “丞相,你看……朕如此处置,可还合适?”
    上官鼎抬眼看了他一眼,淡淡道。
    “陛下金口玉言,又怎会不合适?”
    “就按陛下说的办吧。”
    随着上官鼎的开口,殿外值守的禁军甲士这才快步走进大殿,将那心丧若死的老臣封禁了修为,有如拖死狗一般拖了下去。
    而这时,上官鼎低垂眼眸,忽然又轻声低语道。
    “陛下贵为人皇,口含天宪。”
    “以后若是想保一个人,大可直言不讳,勿需如此作态。”
    一个无关紧要的老臣,若真能对上官鼎有什么影响,也不可能在这朝堂上留到今日。
    是杀,是放,不过一念之间。
    他只是不喜欢旁人在他面前玩弄这种拙劣的把戏。
    显得很蠢。
    姬胤十二旒下半遮半掩的表情,似有错愕与不解。
    “丞相,此……此言何意?”
    上官鼎眼带讥讽,没有接话。
    一直等到今日朝政事务处置完毕,上官鼎挥手让满朝公卿退下。
    “陛下近来与韵儿……可还好?”
    上官鼎口中的韵儿,正是他膝下嫡女上官韵。
    与随手丢给韩绍为妾的上官芷相比,身为嫡女的上官韵命运自是大不相同。
    圣旨敕封,母仪天下。
    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算是如今天下最尊贵的女子了。
    只不过面对上官鼎的问话,姬胤脸上明显闪过一抹不自然。
    “丞相当知朕独钟于那公孙……”
    话说到这里,正对上上官鼎冷厉的目光,姬胤顿时讷讷住口。
    “我上官嫡女莫不是还比不上一个人妇?”
    在上官鼎面前一贯乖顺的姬胤,此刻却难得强硬道。
    “丞相!她不一样!”
    此话一出,上官鼎彻底无语。
    因为他能够确定姬胤是发自内心,全无半点虚假。
    气极反笑的他,目光凝视着姬胤,见姬胤竟不闪不避地回视,最终也只能叹息一声。
    “好好待韵儿,不要让本相失望。”
    见上官鼎竟在这个问题上在自己面前后退了一步,姬胤眼中闪过一抹讶异,随后咧嘴笑道。
    “岳父放心,这是自然!”
    “毕竟韵儿可是朕明媒正娶的帝后。”
    上官鼎脸色稍缓。
    “陛下知道就好。”
    说完,似是又想到了什么,转而又道。
    “对了,先帝移驾殡宫已有百日,该让先帝入帝陵安寝了。”
    “陛下觉得呢?”
    按照礼制,先帝驾崩后停灵需满七月。
    尤其是太康帝情况特殊,以致于至今帝陵仍未彻底完工,这个时候下葬实在太过草率。
    姬胤闻言,一时没有接话。
    可迎着上官鼎锐利的目光,他赶忙道。
    “好,朕都听丞相的。”
    上官鼎闻言,目光再次凝视了姬胤一阵。
    姬氏帝位传承需要等到融合皇道龙气后,才能算是成为真正的人皇帝君。
    这一过程属于秘辛中的秘辛,就连他的修为也只能推衍个大概。
    如今姬胤的修为虽增长不少,已达八境天人。
    可与当初太康帝相比,还是差得太多太多。
    而上官鼎要做的就是彻底打断这一过程。
    毕竟要是这姬胤成为另一个太康帝,他这么多年的筹谋岂不成了笑话?
    而眼看上官鼎眼中似有探究,姬胤咧嘴笑道。
    “丞相勿要多虑,朕说过朕只要那匹夫死,别的朕不在乎……”
    说着,从帝座上起身道。
    “那什么……这坐了半天,朕有点乏了,可否先回宫?”
    眼神交汇,上官鼎点头道。
    “陛下忧心国事,这是好事,却也当保重龙体为要。”
    “去吧,好好陪陪韵儿。”
    姬胤一脸苦相地点头应允,不过在临走前,他忽然又道。
    “对了,先帝入帝陵时,朕想让姬氏宗亲一起随朕送一送,丞相可否应允?”
    上官鼎半眯眼眸,回忆了下当年太康帝继位时的传承过程,最终并未觉察到什么破绽。
    所以笑了笑,便点头答应道。
    “陛下贤孝,当为天下之表。”
    “本相岂有不允?”
    姬胤见他答应,终究开心的笑了。
    这一笑,发自内心。
    似有迫切。
    ……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