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 第660章 深远之战略考量
庭议后,圣皇太祖郑国辉下旨在年底之前,继续向北美输送不低於120万青壮年男性,用以提供军事后勤支持。
自去年6月份开始的对美军事准备,有力的拉动了帝国整体经济发展,使得经济增长多了0.7%,效果相当显著。
1931年2月16日开战以后,跨太平洋物资输送任务陡然增长,这让各大船厂任务满满,需求猛增。
而前方胜利的消息,也极大的刺激了帝国內资本的投资信心,很多工厂纷纷復工,僱佣工人,增加產量,並在国內形成了一股前往北美冒险的热潮。
大楚帝国歷来的扩张殖民经验已经证明,只有跟隨著帝国扩张的脚步,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对资本家是如此,对普通民眾和试图改变命运的人同样如此。
更何况
眼下开拓的可不是什么荒芜贫瘠之地,而是以经济强盛闻名世界的美利坚西部,如今成了大楚帝国开疆拓土的新地盘儿,那可是一块大肥肉啊。
通过新闻媒体和通讯社的连篇累牘报导,很多楚国民眾知道了旧金山,洛杉磯,西雅图和华盛顿,甚至有些图书社刊发了精美的美国西部城市风景图。
那些充满现代化的城市,大片良田和高耸的山林,深深吸引著帝国民眾的目光。
即便现在帝国方面没有推出优惠移民的举措,依然有很多帝国臣民扶老携幼,举家迁徙北美,试图喝上热乎乎的头啖汤。
相比较面临的巨大机遇,区区每人两三百银元的邮轮船票就不算什么了。
帝国经济强盛了,民眾的腰包也鼓了,眼光也开阔了,心思愈发的野了。
试图迁徙北美的人口从3月份开始暴涨,如今排期船票的人口,从3月份的5633人,暴涨到4月份的1.7523万人,5月份的3.56万人,6月份超过5.6万人。
这全都是自费移民北美的人口,预约排期的数量还在迅猛增长,使得船务公司纷纷加大订购大型邮轮的力度。
如今最热的目的地,是帝国军队刚刚占领不久的洛杉磯。
对於这种民眾自发的移民热潮,大楚帝国皇室和內阁总理衙门秉持著乐见其成的態度,不加以干涉,也没有出台什么优惠政策,而是一切顺其自然。
由市场去配置资源,遴选出適合远距离迁徙的人口。
这部分人口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有较高的学识,有一股子不甘的野心,能够自行承担跨洋迁徙的成本。
落在北美的土地上,就会像顽强的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很快的成长起来……
確定了大政方针后,圣皇太祖郑国辉便结束了庭议,摆驾回宫了。
他的心情好极了,事实证明,美利坚並未如同原来歷史上那样强大,是可以击败的敌人。
大楚帝国在疯狂掠夺美利坚的国运,全面占领美利坚的西海岸九州之地,就是当前首要的战略目標。
北上大军已经越过洛杉磯,一路向西占领盐湖城,一路主力继续向北攻击前进,沿途扫荡大大小小的抵抗势力,持续清剿並抓捕白人抵抗分子。
这样的军事行动虽然会伤及当地的一些白人农场主,却是必要的涅槃过程。
不消灭白人地主阶层和掌握土地的大资本家,留给今后的麻烦更多,在扩张殖民领域,帝国拥有极为丰富的经验。
这也是一个財富再分配的过程,而战爭就是最好的籍口。
根据来自北美的最新军情奏报
帝国先锋部队已经抵达距离旧金山以南137公里的卡梅尔,另一只偏军已经占领盐湖城,实现了对犹他州的初步掌控。
所到之处,美军抵抗力量土崩瓦解。
据悉在旧金山的南郊
美国方面组织起了一支总数约42万余人的国民警卫队,民兵和残余军队的军事力量,正在疯狂的构建阵地,试图阻止帝国大军的继续北上。
美国胡佛总统乘坐飞机亲临前线,来自北方西雅图,赛勒姆,亚基马,帕斯科和梅福德等地的白人民兵,正在源源不断的通过火车向南输送,抵达旧金山前线。
美国人如今如同受惊的眼镜蛇一般,高高的昂起身躯,不停的对大举来犯的楚国吐出红红的蛇信子,震颤蛇翼试图为自己壮胆。
可这些在圣皇太祖的眼中,是那么懦弱和可笑。
他亲自下旨,命令北上的重兵集团减缓步伐,留给美国佬更多的准备时间,让胡佛总统聚集更多的民兵。
別40多万了,翻一倍如何?
现在可不是南北战爭时期,凭藉潮水般的美国民兵就能压制住战意盎然的帝国大军,数量的作用在坦克和飞机大炮面前,简直弱的可怜。
在欧洲百试百灵的堑壕战,在广阔的北美可不管用。
洛杉磯北部是广阔的丘陵平原地带,典型的两山夹一谷,东方是地势高耸险峻的內华达山脉,由北向南绵延数千公里,形成了天然的地理阻碍。
西侧沿的太平洋海岸线是断断续续的海岸山脉,由北至南总长度超过1900公里,形成了无数风景綺丽的海岸景色,是大自然馈赠的瑰宝。
中部是丘陵和平原组成的洛杉磯盆地,最宽处达到460余公里,拥有广阔的纵深,適合大兵团的正面突击,迂迴。
这样的地理条件,搞个屁的堑壕战吶!
整个旧金山城市就像摊开的大饼,周边散落著星星点点的城镇,没有城防,也没有要塞,更没有什么像样的防御体系。
仅凭藉著短时间聚集起来的乌合之眾,能把吃喝拉撒解决明白就不错了,其他的都是瞎扯。
从2月16日战爭爆发至今不足一个月,从南部边境助理区域被突破至今,还不足十天,这紧急动员起来的40多万美军是什么成色?
用脚趾头想一想,也大致明白了。
不是扛一支枪就是战士,那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思维,在20世纪30年代的战场上早就不管用了。
大楚帝国向北美输送的精锐士兵,每一名士兵都经歷过6个月以上的严苛军事训练,能够熟练的进行战术协同,组成高校的团,营级进攻,渗透和城市作战。
美国白人民兵拿把破枪就想改变命运,纯属想多了。
隨著帝国大军大举南进,来自中美洲各地的运输船舶,將大量的兵源投放到洛杉磯港,然后通过这里的铁路线非常便利的向前输送。
预计到4月底
通过陆路和海路先后进入北美西海岸各地的帝国士兵,总数將达到112万左右,初步稳定胜利的基本盘。
届时,旧金山应该已经落入了帝国大军的手中。
后续从中美洲以及夏威夷向前输送的兵力,就可以直接登陆旧金山湾区,甚至向北由海路直接输送至西雅图,乃至阿伯丁,塞勒姆等北方周边城市。
圣皇太祖郑国辉將这种战术,称之为“跳点作战”。
按照总体作战部署
帝国大军应该在6月底之前,全面掌控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九州之地,向前方输送不少於160万大军,全面掌控並且斩断美军向西输送援军的作战企图。
现在摆在楚国远征军面前的难点,也就仅剩下一战彻底击败並攻克旧金山湾区这一战役,称之为“旧金山战役”。
其他的都是零零碎碎的战斗,可以搭乘美国太平洋沿岸铁路高歌猛进,沿途的北方城镇都不是对手。
只要拿下了加利福尼亚州,就拿下了美国西部人口过半的集中富庶之地,剩下的西北各州人烟稀薄,底子差,完全无法抵挡远征军的如潮攻势。
整个帝国大军在6月底之后,將会转入区域性清剿作战,治安作战和殖民地重整阶段,牢牢的守住胜利果实。
下一阶段的焦点,就在里奥南乔防线上,帝国军部將新墨西哥荒漠境內里奥兰乔至阿尔伯克基的防线,称之为“荒漠防线”。
在这纵深20余公里,长约110余公里的防线上,只有唯一的一条格兰德河流经此处,只有一条唯一的荒漠公路连接东南西北。
里奥兰乔就位於十字路口的中心位置,阿尔伯克基在更南方一些,扼守著向南至墨西哥的通道。
盖洛普在正西的方向,扼守著向西通往旧金山的道路。
这三者之间形成纵深达百余公里的三角区域,也是“荒漠防线”的主要支撑点,將会以此为核心形成筑垒要塞群。
新墨西洲的荒漠气候极为恶劣,红岩峭壁,无穷无尽的沙漠戈壁和仙人掌是这里的特色,乾旱少雨,酷暑炎热。
科罗拉多河的支流格兰德河是这里的唯一水源,所有的军事行动必须依託河流进行,这是篤定的事儿。
同样离开荒漠中唯一的道路,大军无法前进。
圣皇太祖郑国辉回到宫中,点燃了一根雪茄吸了两口,让浓烈的烟味儿飘散开去,双目炯炯有神的盯著偌大的沙盘,嘴角忍不住勾起一丝笑意。
“荒漠防线”是由他亲自主导的战略,而整个远征军的攻略布署,也是由他亲自敲定,最终定案而成。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战爭,而是蕴藏著眾多筹谋,走一步看三步,体现了华夏深远的战略思维的全面部署。
圣皇太祖深入且认真的考虑楚美之爭,从萌生想法到实践足有三十余年,期间各种的可能性都细致入微的考量过,反覆的权衡过。
这绝非一时兴之所至,而是长期国家战略的必然。
欲贏得美国20世纪主导权,必先破除其濒临二洋的无与伦比地缘战略地位。
在先期取得了美国西海岸半壁江山之后,下一步是牢牢守住,將胜利转化为贏得战爭的丰硕果实。
由此破解美国濒临两洋的先天地理优势,將其无与伦比的地缘战略优势削减一半,在北美大陆上共生共长,藉以汲取美国蓬勃向上的国运。
根据事先的考量测算
美利坚政府绝不可能轻易的投降,这是一个拥有极为广阔纵深的世界级大国,具备將战爭持续下去的深厚实力,並不畏惧打一场长期战爭。
短则三四年,长则七八年。
圣皇太祖郑国辉为楚、美两国预设的战场,就是在“荒漠防线”上。
通过海空封锁,通过长期的陆地战爭,不断的击败美国试图反击的战爭举动,进而引发美国內民眾情绪的分裂和不满,为下一步引爆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的分裂独立做准备。
帝国政府通过各种举措,渗透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已经有数十年歷史,在美国教育界,文化界以及產业界有著相当强大的影响力,扶植起了很多代理人。
平时都处於蛰伏状態,通过偏激的宣传营造人设,与地方分裂主义者走的非常热络,形成密切的互动。
种子已经种下去了,生根发芽难道还需要等待很久吗?
美利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尤其是南方的各州有著极强的分离主义势力,首屈一指就是有著“孤星之国”称谓的德克萨斯州。
对联邦政府的各种不满情绪相当浓烈,是一个潜在的引爆点。
而在美国南北战爭的策源地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密西西比州和佛罗里达州这些南方州中,隱藏著对北方联邦深深的怨恨和不满情绪。
几乎每一个南方白人佬,其祖辈都有在战爭中阵亡的伤痛记忆。
那场带给所有南方佬的內战噩梦,至今过去六十几年,很多当初的儿童和少年依然在世,会向子孙辈诉说曾经的不堪。
看似统一且大而美的美利坚,內部蕴藏著许多裂痕。
只不过在经济繁荣且高速发展的境况下,隨著美利坚的一步步壮大起来,这些分裂和不满情绪都被深深掩盖了。
圣皇太祖郑国辉非常清楚这一点,他所要做的就是將战爭持续下去,通过不断强加的失败,让美利坚政府背负骂名,成为民眾宣泄愤怒和不满的窗口。
这就如同用一个小锤子,不断在充满裂纹的西瓜上敲击。
一下又一下,需要耐心和巨大的付出。最终才能量变引起质变,导致美联邦的彻底解体。
这就是移民国家的最大弊端,国家荣誉感和凝聚力不足。
在欣欣向荣发展时期看不出来,一旦遭遇了战乱,遭遇了不断的失败,遭遇了沉重的打击,那么这些裂痕就会越来越深,直至最后崩塌掉。
这些深层的谋略,圣皇太祖郑国辉只是帝国最高层交代过,以长期战爭为出发点进行周全准备。
现有的压力,更多的来自国际层面。
在战爭一路高歌猛进中,以英,法,德,意,俄为主的欧洲列强们,意识到了大楚帝国有可能一家独大,从而迅速转变了立场。
在政府的最高层面,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以及德国和义大利的政府首脑,先后表示了不安,认为应该维护美利坚领土的完整统一。
不应该在北美製造战乱,应该適时的停止战爭脚步,应该实施有限的惩戒即可,而不能无休止的扩张。
楚国在整个美洲已经有了极强的掌控力,不应该试图將这种掌控力转化为统治力,这对欧洲各国列强都不是好消息。
针对欧洲朋友的担忧,楚国外交部门全力开动,近期的外交部长赴欧展开了穿梭访问,再三重申楚国无意染指美利坚中部和东部的意图。
重申这是一场惩戒之战,一场维护帝国神圣不容侵犯的威严之战,一场教训美国牛仔之战。
在此基础上
大楚帝国大幅扩大了对欧洲各国的投资,並且推出了拉动经济的新方针,以简化海关进口手续和降低关税为主,涉及到高达27000余种品类。
將关税水平从17%下降到12.5%,这远低於美国的53%的平均税率水平,也低於欧洲21%的水平。
通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
大楚帝国在工业领域形成了全品类的竞爭强势,无论在质量,价格还是数量方面,都有极强的竞爭力。
正是握有如此的信心,大楚帝国才敢於全面降低关税,將实实在在的好处送到欧洲朋友面前,彰显出坦荡且宽容的贸易姿態。
这可是扎扎实实的利益,对於深陷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中的欧洲各国而言,不蒂於救命稻草。
面对大楚帝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诱惑,欧洲各国政府犹豫了……
而这正是楚国需要的契机,只要等到6月底彻底奠定胜势之后,即便欧洲各国表现出强烈不满,也无法改变大势了。
最重要的是
大楚帝国皇家海军远征主力彻底覆灭了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一举清扫了大西洋上的美国海军力量,即將实现对大西洋航线的全面把控。
下一步
皇家海军远征舰队將会同远征陆军,发起对美国沿岸岛屿的登陆作战,藉此实现对美国东海岸全面封锁的能力。
若能顺利推进,那么大楚帝国皇家海军远征舰队在北方大都市的纽约,费城周边海域,將能实现长久的驻军和管控。
不需要跋涉数千公里,长久的漂浮在海面上,令帝国海军官兵身心俱疲。
封锁和持续的战爭打击,是圣皇太祖郑国辉为美国佬准备的两记杀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圣皇太祖郑国辉將其形象的比喻为“两个拳击手相斗时,將美国人蒙住口鼻,不断的出拳打击,最终必然能將其击倒。”(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