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 第412章 王亦菲:爸爸你会想我么?一篇论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九二年四月,纽约远郊,响尾蛇农场。
    “好了,人都到齐了,那么我们现在开会。”
    郑宝印看到大家都进来了,便郑重地说道。
    参加会议的众人,表情顿时也严肃了起来。
    今天这件事,确实非同一般,由不得大家不重视。
    “我舅舅提出来的计划,想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先统一意见,确定接下来的策略.”
    王多鱼提了一点,那就是跟乔治赫伯特背后的利益集团合作,协助对方连任话事人。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首先一点,那就是乔治赫伯特是跟我们关系最好的话事人。
    原时空的历史上,这家伙一辈子就来过我们国内二十二次。
    尽管乔治赫伯特在之前的海湾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强硬,但该说不说,他对我们是过份偏爱的。
    并且在记者面前多次强调:中国文化和饮食对他极具吸引力,甚至他将中国视为自己的另一个家乡。
    当然,这类人说话就跟放狗屁一样,特别是老美的这群人,更是如此。
    美国那么多话事人当中,最老实的还得是吉米,最起码这家伙说话算话,说到做到。
    但是其他话事人呢?
    比如说吉米的继任者里根,这家伙翻脸比翻书还快,签订过的合约扭头就可以撕毁。
    以及原时空历史上的那位克林顿,这家伙一开始还极为反感我们,后面连任之后,反而极力促成我们加入世贸组织。
    真的是让人无语。
    其次,乔治赫伯特这个人是整体风格强硬,但他基本不搞多余的折腾,不瞎对抗,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
    用他的话来说:“我善于与人相处,我可以带来变化而不伤害别人。”
    所以,相比较让克林顿成为话事人,王多鱼自然是更希望乔治赫伯特连任的。
    此时的会议室内,李埃弗拉、奥布莱恩、富勒卡森、艾伦科斯塔、亚博费恩、马丁内斯等人全都激动不已。
    以前他们虽然也参与过很多会议,确实赚了不少钱,但是远不如今天来得那么激动。
    毕竟干预话事人的选举,而且还是如此大手笔,说实话,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儿。
    “舅舅说了,我们现在的实力还很弱小,所以需要下重注才行”
    在美国这边,一旦大选,不管有多么紧急的事情,都被排除在外,必须以大选为先。
    “除了下重注之外,也需要讲究策略.”
    郑宝印侃侃而谈,显然是他舅舅给他分析过了:
    “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驴子那边的领头人应该是克林顿,这家伙很帅气,并且也足够年轻”
    “那么克林顿这家伙就更有可能获得胜利”
    “所以我们在初期并不需要太过关注,反而是在最后时刻,再给予雪中送炭,反而能够让乔治赫伯特更加感激我们”
    原时空的历史上,乔治赫伯特之所以输了大选,除了他自己本身的失误以及对克林顿的无视之外,另外一个最重要原因,那就是罗斯佩罗这位独立候选人,拿到了百分之二十的普选票。
    可以说,这是自一九一二年以来,第三党候选人获得的最高普选票百分比。
    也因为罗斯佩罗的参选,导致分散了乔治赫伯特的选票,对连任失败有一定影响。
    要不然,以乔治赫伯特的情况,再次连任话事人的概率非常大。
    但很可惜的是,大选可不仅仅只是看谁钱多,也不是看谁牛逼,不到最后一刻,谁都有可能输掉大选。
    今天这次会议,总共持续了两个小时。
    李埃弗拉等人都很激动,他们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大事儿。
    尽管还没成功,但他们相信一定会成功。
    如果乔治赫伯特真的能够连任,那么旺旺集团旗下的那些制造企业,肯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反之,可能会出现一些阻碍了。
    两边下注是不可能的事情,王多鱼也不会干这样的傻事儿。
    大洋洲,奇异国。
    “哇,今天天气真好,这里的环境是真的好啊”
    王小爱、王向军他们都来到了这里,就在南岛这边。
    奇异国的两个主要岛屿,分为南岛和北岛。
    其中北岛占据了四分之三的人口,南岛人口很少。
    当然,奇异国境内的人口,本来就非常少,经常在路上看不到一辆车。
    所以在这里生活,会显得非常无聊。
    不过,王小爱他们来这里并不是养老,而是为了赚钱。
    这边的环境非常不错,牧场也有不少,所以他们都钱购买了牧场,开始自己养殖放牧。
    中国人的基因里就是种田,而这样的生活对于王小爱他们来说,那可不要太简单。
    因此,别人来到这里,大概率是会觉得生活空虚无聊,但老王家的人来到这里,指定不会。
    “十叔,你家好大呀,这么大的房子,肯定很舒服.”
    王小爱他们走进他们十叔的别墅,好吧,其实就是跟农村的大房子没什么两样,但走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的装修很奢华。
    来到奇异国之后,王多石也已经放下了之前的那些想法。
    一家人住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眼前这栋别墅的装修,就是请基督城那边的装修公司帮忙弄的,了将近七个月时间才搞掂。
    效率贼低!
    明明很赚钱,可偏偏这边的人十分享受生活,压根儿就不会加班,而且还会提前下班。
    不过装修好之后,确实很漂亮,如果王多鱼来看到的话,也会大吃一惊,毕竟这样的装修都已经跟他穿越前所看到的世界没什么两样了。
    这个世界,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在后世那个时代,大部分装修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可实际上,这样的装修风格,早就出现在八九十年代了。
    只不过这个时代,这种超前风格的装修,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根本用不起罢了。
    “嗯,还好,你们以后要是在这里常住,我也建议你们这样装修”
    “那贵不贵?”
    “贵肯定是贵的,不可能还跟老家那边一样.”
    “十叔,那你以后就在这里定居了吗?”
    “当然,这里环境很好,我在这里生活会更适应”
    如是说着,可他脸上却有些担忧,因为他媳妇并不太乐意。
    为什么?
    因为待在这里,确实太无聊,想要找个人闲聊两句都不行。
    以前在国内,他也是经常不在家,但他媳妇却能够忍受得住,因为邻居们可以聊聊天。
    但在这里,却是不行。
    最近的邻居都在八公里之外,去一趟集市最少开车十五公里。
    简直就是荒郊野外啊。
    如果是有人来干掉他们一家人,估计半年都未必会有人发现。
    因为水电等什么的,都是自家配置,而不是靠政府配给。
    只因为他们这里太荒凉了。
    参观过后,王小爱、王向军他们都十分心动,但是听到价格之后,心都凉了。
    他们虽然也有钱,但就是喜欢存起来。
    其实,手里的钱,如果不的话,是完全没有作用的。
    当然,并不是说那些存款只有几十上百万的人,而是那些有几千万存款的人。
    特别是在九十年代这个时间点,国内的通货膨胀非常高,把钱存银行,尽管也跑不赢通胀,但几十万的话,如果没有投资大脑,买房什么的,也比存银行要强。
    王多石是想要体验生活,而不是把钱存起来。
    在四月中下旬这一天,他平静的生活却是被打破了,因为他接到了一个电话。
    希望他可以回国参加黄伊汶的葬礼。
    黄伊汶是他以前在部队里关系最好的朋友、下属之一,另外几人则是裴小军、雷阳和高志武。
    所以现在黄伊汶的葬礼,他必然要去参加。
    他媳妇和孩子一听他要回国,忙不迭地表示他们也想回国。
    待在新西兰这个奇异国度内,环境虽然很好,但终究不是家乡,他们当然不太愿意常住。
    “好吧,那就一起回去吧。”
    两天之后,京城国际机场。
    他们回来了,计划是在这里转机,到时候再前往黄伊汶的家乡。
    于是王多石把他媳妇和孩子送来他九哥家里。
    中关村西大街八十七号院。
    “嫂子,你说九哥要在故宫附近买院子?他干嘛在那边买房子啊?这里的房子还不够住吗?”
    到地方之后,朱勤美听到刘晓俪的话,顿时好奇地八卦了起来。
    两个女人聚在一起,不是聊八卦就是聊男人。
    “他说多一个落脚的地方也挺不错的,而且那边靠近故宫,以后不管是去看升国旗仪式、阅兵仪式等,还是说去逛故宫,都会很近”
    刘晓俪笑呵呵地说道:
    “对了,你们要不要也一起买一套?反正也不贵.”
    该说不说,现在的普通四合院,撑死了也就是几万块钱人民币一套。
    如果是大一点的四合院,那么也就是几十上百万人民币。
    这个价格,当然不贵。
    朱勤美当年是老家矿石厂的会计,最会算钱的了。
    而王多石的大部分资金,虽然都已经投入到新西兰那边的农场,但在国内这边,还是能够拿出来几万块钱的。
    “要不算了吧,反正我们也不在京城常住,而且石头他说以后就在新西兰那边定居了”
    听到刘晓俪的话,朱勤美虽然心动,但还是委婉地说道。
    这事儿不是她能做主决定的。
    钱都是王多石赚的,自然是王多石有更大的话语权。
    什么工资上交之类的事情,呵呵,在王多石这边,自然不太可能。
    “几万块钱而已,你们也不是没有,干嘛不买呢?”
    顿了顿,刘晓俪接着说道:
    “我听多鱼说,京城正在申请奥运会,今年成不了,过几年肯定能成,到时候京城的房价肯定会涨”
    “就算你们买来不怎么经常住,但也可以当做投资啊.”
    朱勤美闻言,更加心动,却表示需要跟王多石商量才行。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投资与否,那就是他们两口子的事情了,刘晓俪没有再劝。
    另一边,文津街大院内,一场会议正在进行当中,杨振宁等人都在,就连已经退休的钱学森等人也都来参加今天的会议。
    王多鱼作为最主要的专家,当然也列席参加此次会议。
    针对杨振宁提出来的反对意见,王多鱼则反驳道:
    “杨教授,你说的都非常有道理,我先说第一点,资金浪费的问题。”
    “首先我们国内的物理学起步就步入国外,并且现在我们国内能够拿得出手的物理学教授,说实话真的不多.”
    邓稼先是核物理专家,钱三强也是,还有黄昆等人,也都差不多是这样。
    吴健雄、高锟、杨振宁他们虽然也都是物理学家,但他们却都是外国人,并不是我们自己人。
    除此之外,国内中青年一辈物理学教授,能够拿得出手的,还真没有。
    “所以我们国内物理学断代较为严重,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无法加入日内瓦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的话,那么我们国内就会被国外拉开更大的差距.”
    王多鱼接着说道:
    “我们现在自行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型粒子对撞机,这已经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
    “其次就是我们的资金问题这一点,也不是马上需要拿出两百亿美金,而是在接下来的五年、十年时间内拿出来这笔钱”
    “除了国家的投资,我们的民营企业也可以出资一部分”
    此话一出,杨振宁顿时惊讶不已,调侃道:
    “王教授,哪家民营企业如此大公无私?不会是你名下的旺旺集团吧?”
    “杨教授说的没错。”王多鱼也不瞒着,接着说道:
    “除了我们旺旺集团之外,哈工大也可以捐款一部分资金,还有部分企业也可以捐款,总之,我们肯定不缺这笔钱。”
    “再说第二点,关于粒子研究的问题”
    王多鱼陈述了关于过去的粒子对撞机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等领域。
    所以现在建设一台大型粒子对撞机对于国内来说,利大于弊。
    资金问题不再是问题,立项之后,也可以练兵,并且一旦有了科研成果,也有较为广阔的未来。
    于情于理,都应该建设这样一台大型粒子对撞机。
    国外都已经在讨论这样的项目,只不过对方不愿意让我们加入罢了。
    既然他们不乐意让我们参与,没关系,那我们就自己来呗。
    杨振宁并没有被说服,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王多鱼也不是要说服对方,他只需要说服其他领导就可以了。
    该项目就算不被通过,王多鱼也必然要启动这个项目。
    会议结束,钱学森跟王多鱼一起慢步离开,前者小声说道:
    “王教授,你真的能够拿出来这么多钱么?”
    钱学森这辈子的人生经历,就算是爽文也不敢这么写,但他从五五年回到国内开始,陆陆续续就因为资金问题,好几次差点放弃。
    眼下的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钱学森也十分了解,上面肯定是拿不出这笔钱的。
    上个月的大会上,钱学森也知道,我们国家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仅仅只是三千一百四十九亿人民币。
    这笔钱多么?
    单纯从数字来看,肯定不少。
    但如果是用于国家建设的话,呵呵,别说三千多亿元人民币,就算后面多加一个零,也未必够。
    稍微数一数国内的大项目,就知道这点钱完全不够。
    不提军事等领域的支出,只说三峡水电站项目、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南天门计划等工程项目,哪一个不是需要费天价的呀?
    而且在西南地区,还有好几个待立项的水电站项目呢。
    所以三千多亿人民币的收入,根本就不够。
    偏偏王多鱼提及的这个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总投资最少是两百亿美金,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最少是六百亿元。
    这自然不是一笔小钱。
    钱学森也好奇,王多鱼为什么会如此自信呢?
    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多鱼早早筹集好了这笔钱。
    “钱教授,你也这么好奇么?”
    王多鱼笑道,钱学森闻言,心里顿时一惊。
    从王多鱼的笑容来看,钱学森愈发笃定,对方肯定已经有这么一笔钱了。
    下一刻,钱学森顿时就酸了。
    以前他立项的那些项目,比如东风一号等项目。
    尽管在当时来说,也是不缺这些资金,可当时很难啊,压根儿就没有那么多钱财。
    钱学森当时都快要放弃了。
    那会儿要钱是真的困难,但是现在看王多鱼呢,他要立项的项目,根本就没有因为资金的问题而推迟过。
    最关键的是,王多鱼现在手头上的项目,很多很多。
    想当年,钱学森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亲自安排邓稼先、于敏等人协助完成原子弹的研发工作,他自己是负责人之一,但并不负责研发事项。
    跟现在的王多鱼是差不多的。
    当时钱学森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研发导弹。
    王多鱼现如今手头上的项目,不提哈工大内部的那些小项目,只说五马赫战斗机项目、磁等离子发动机项目、反重力引擎项目等,虽然都是归属于南天门计划,但他自己单独负责的就有好几个呢。
    现在他又推进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钱学森当然很吃惊,也十分好奇。
    资金是一方面,技术又是另一方面。
    还有另外一方面则是王多鱼的体力问题。
    “我确实很好奇!”
    钱学森坦诚道:
    “我是想问,你究竟是如何协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呢?”
    “据我所知,你不仅仅忙碌着那么多科研项目,而且还经营一家企业,并且你还经常锻炼身体,我真不知道你的时间怎么这么多呢?”
    同样是科研工作者,钱学森虽然退休了,但在退休之前,他可没有王多鱼那么精明能干,而且如此全面。
    王多鱼只是笑了笑,自问自答地说道:
    “钱教授,你知道我证明庞加莱猜想具体了多少时间么?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我要回去了,钱教授,来我家里吃顿饭不?”
    钱学森摇摇头,婉拒了。
    等王多鱼离开之后,钱学森这才感慨道:
    “原来他的脑子这么好用?嘿,半个月就完成了庞加莱猜想的证明,那么霍奇猜想的证明,只怕没一个月吧?”
    回到中关村西大街的家中,王多鱼这才知道自己弟弟回来了。
    对于王多石这个弟弟,王多鱼并没有太多的好感。
    不过对方询问,是否要在京城购买四合院,王多鱼还是点头表示,如果有闲钱的话,可以投资一下。
    二环内的四合院,简直不要太多。
    现在这个时间点,二环内有很多四合院都开始拆迁,建成大量的高楼建筑。
    反正城墙是早已经拆掉了,京城二环和三环的界限,并不太分明。
    不过越是靠近故宫的地方,房价也更贵一些。
    四合院也同样的道理。
    “现在不都说去国外更好么?难道国内真的有机会?”
    王多石忍不住问道。
    朱勤美和刘晓俪她们两人也认同地点头,就连王美丽两姐妹也同样如此。
    现在的世界点,确实有很多人移民国外,特别是那些在国外有关系的人,那是能出国,尽可能出国。
    留在国内这边,这日子确实没法过。
    “你们经常去国外,特别是老十一和老十二你们两姐妹,经常往返国内国外,我就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是国外发展速度更快,还是我们国内的变化更大?”
    “九哥,这还用问嘛?肯定是我们国内呀。”
    不过,王美丽回答之后,马上又接着补充道:
    “但是九哥,我们国内的进步速度,虽然非常快,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家国外确实比我们发达呀”
    王多鱼闻言,翻白眼道:
    “他们国外发展了多少年?美国就不说了,两次世界大战,他们本土都没受到一点伤害,反而大赚特赚。”
    “日本是五十年代初就开始发展,他们发展了足足四十多年的时间,而且五十年代之前本来就是资本主义强国”
    “欧洲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本来就是发达国家,二战之后的这些年,一直发展经济,想不富裕都难。”
    “但是我们呢?从七八年开始改开,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才十四个年头”
    “即便才十四年不到的时间,但我们国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冰城是我们黑龙江的省会城市,这座城市现在有多么发达,你们也很清楚吧?”
    “咱们肯定会越来越好,你们要出去国外,我没有意见,不过,二十年之后,我敢打包票,你们肯定会后悔。”
    “好了,言尽于此,我就不跟你们多说了,我还得忙自己的事情。”
    他没再建议他们如何选择,反正投资这种事情,看他们自己个人有没有这个富贵命。
    反正王多鱼是会购买几套房子,到时候给家里的四个孩子留一点。
    两天之后,王多鱼来到文津街大院,方礼和他们几位领导又跟他聊了一会儿。
    最后确认通过了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
    该项目以国家的名义来立项,资金都是由旺旺集团这边来支出,只不过呢,旺旺集团肯定不会出现在任何名单上面。
    敲定这件事之后,时间也已经差不多来到五月份了。
    王多鱼返回冰城,待了半个月的时间,然后就前往青藏高原的ald区。
    “爸爸,我也想去看我的马”
    一听可以去ald区,王亦菲也想跟着去。
    但被王多鱼拒绝了:
    “茜茜,你现在上学了,就要好好上学,不能老是请假,听到没有?”
    “而且我们家里不是有一个马场么?你要是想看你的小马驹,直接去马场那边看就是了.”
    从中亚那边运输过来的汗血宝马,就养在冰城郊区。
    反正冰城处在松嫩平原上,什么都不多,就是地多。
    圈一块地,种植大量的草坪,建一座马场,完全不是大问题。
    至于说汗血宝马的食物问题?
    这根本不是问题。
    冰城郊区这边已经有好几块圈起来的肥沃土地,直接用来种植紫苜蓿草、胡萝卜等食物。
    鸡蛋则是直接从双河县这边采购就可以了。
    所以汗血宝马的食物很容易解决。
    既然冰城郊区就已经有这样一座马场,王亦菲他们想要看他们的小马驹,随时都可以去。
    自然也就没必要跑去ald区了。
    “可是爸爸你这次不是要去那边一个月么?你去这么久,我想你怎么办?”
    说着说着,王亦菲的声音就哽咽了起来。
    小家伙还真是很会撒娇,这话弄得王多鱼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你要是想爸爸了,到时候你再来看爸爸,好不好?”
    “嗯,那爸爸你会想我么?”
    “会!”
    “爸爸拉勾!”
    王多鱼不得不伸出手指,跟小家伙约定好。
    两天之后,阿里营地,王多鱼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
    位于望远镜旁边的实验室内,好几名工作人员都在忙碌当中,帮忙测算数据。
    居中的王多鱼也不时地观察,但更多时候,他都在忙着准备数学模型。
    眼前这台耗时八年时间才完成建设的大型光学望远镜,直径足足有五米之长,是目前我们国内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
    “王教授,你是准备要观察超新星吗?还是其他宇宙天体?”
    这天工作结束之后,在营地的食堂内,李裕鸣跟正在吃饭的王多鱼讨论道。
    旁边的朱立顺教授和几名工作人员,全都竖起了耳朵偷听。
    在场的众人都知道,阿里营地的这台天文望远镜,之所以能够成功建好,完全离不开王多鱼的支持。
    不仅仅是资金支持,还有技术支持。
    毕竟在一九八四年的时候,我们当时可没有几家单位能够拿得出来十亿元人民币用来建设这样的望远镜。
    现如今望远镜已经建设好了,王多鱼是第一个使用的,李裕鸣和朱立顺他们都没有任何意见。
    但他们确实很好奇,王多鱼一个搞数学理论研究的教授,怎么就突然会想要研究天体呢?
    如果是八四年的时候,李裕鸣他们或许还以为王多鱼会转投天文学系,但是现在嘛,他们肯定不这样认为。
    王多鱼在数学上面的成就,太耀眼了。
    然而,他已经在数学上面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咋还跑来搞天文方面的研究呢?
    而且,李裕鸣他们并不怎么认为王多鱼能够有什么惊人的科研成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好奇心。
    “李教授,你们应该还记得宇宙学常数Λ吧?”
    听到这句话,李裕鸣、朱立顺等人纷纷点头。
    虽然他们是搞天文学研究的,但不可能不知道爱因斯坦在引力场方程中加入的这个宇宙学常数。
    早在一九一七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在求解引力场方程式发现,其计算结果表明宇宙是动态的,宇宙要么坍缩,要么膨胀。
    然而在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几乎都认为宇宙是静态有限的,很难接受爱因斯坦的动态宇宙观念,也因此,爱因斯坦这才加入了宇宙学常数,以避免引力场方程全是动态宇宙的计算结果。
    “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宇宙学常数,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我们并未发现的能量存在,我将之称为暗能量.”
    王多鱼道:
    “很多年前的时候,我就已经看过爱因斯坦的相关论文,当时我就很想研究这个宇宙学常数,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
    “国外的望远镜是不可能借给我随意观察,所以当时我才会推动成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望远镜”
    “这一次过来阿里营地,我就是希望能够顺利完成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务必要找到暗能量存在的证据,这就是我的目的。”
    李裕鸣、朱立顺等人已经瞠目结舌。
    暗能量?
    好家伙,宇宙真的存在这样的东西么?
    不过王多鱼这一次准备得非常充足,除了望远镜之外,他还从国外采购了大量的检测、观测设备。
    比如高敏感度的观测器,这玩意儿在国外就是限制出口的核心技术设备。
    但由于旺旺集团旗下控股的魔力研究所有这方面的研究课题,所以想要拿到这些设备,并没有多大困难。
    “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
    说罢,王多鱼端起碗筷,起身离开了食堂。
    半天之后,实验室内,王多鱼他们又开始忙碌。
    “王教授,这是卫星观测数据.”
    “好,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工作人员闻言,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扭头去工作了。
    显然,王多鱼不会给对方解释,为什么需要所谓的卫星观测数据。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王多鱼需要研究宇宙波动和暗物质暗能量来揭示宇宙的秘密语言,以及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来解码这一语言。
    首先需要了解一些概念,比如微波背景辐射、暗物质、暗能量、宇宙膨胀等。
    别人不了解这些,但王多鱼却是很清楚。
    所谓的微波背景辐射,乃是宇宙最早时期的一种热量辐射,它是宇宙膨胀的一种重要证据,其温度为2.7k,这是宇宙最早时期的温度。
    暗物质则是一种无法通过光学观测方法观测到的物质,它的存在主要通过其引力影响推测出。
    当然,即便是王多鱼穿越的那个时空,暗物质的性质和性能仍然是未知的,但它的存在已经可以通过观测宇宙的动态和结构推测出。
    而王多鱼来到阿里营地最重要的目的:暗能量,它是使得宇宙膨胀加速的力量,它的存在可以通过观测宇宙膨胀速率的变化推测出。
    跟暗物质一样,暗能量的性质和性能也是未知的,同样是通过观测宇宙的动态和结构推测出。
    最后一个概念则是宇宙膨胀,这是指宇宙在时间上的扩张过程,它是现代宇宙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宇宙膨胀的速率和加速性能是研究宇宙演化过程的关键信息。
    以上这四大概念,其实就是王多鱼在八年前要建造天文望远镜的主要目的。
    只不过,天文望远镜是其中之一罢了,因为观测宇宙还需要其他很多设备。
    “今天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异常?”
    忙碌了一个上午,临近午饭之前,王多鱼起身询问工作人员。
    他需要推测出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存在,那么就必须要观测恒星的红移来检测暗物质。
    如果想要推测出暗能量,则需要观测超新星的光度红移来检测。
    “王教授,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把小数点之后的十二位数据,全部加上,明天再把数据交给我。”
    “啊?王教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根本计算不了呀,这样的数据太庞大了”
    “不需要用实验室的超算,你交上来就可以了。”
    工作人员瞠目结舌,但还是乖乖点头,心中却是震撼莫名。
    实验室内的其他工作人员,特别是计算小组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瞳孔地震,满脸佩服。
    太疯狂了!
    小数点后面十二位数据呀,这也太多了。
    如果王多鱼真的能够完成这方面的数据计算,那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阿里营地的天文望远镜观测目标就两个:恒星和超新星!
    简单来说,超新星就是爆发了的恒星。
    但在科学的概念中,恒星是通过核聚变持续产生能量,维持发光发热的稳定天体。
    比如小质量恒星可能会变为白矮星,大质量恒星则可能经历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则是在恒星生命末期的剧烈爆炸现象,亮度可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短时间释放的能量超过恒星一生的总和。
    而这样的超新星分为两种,一种是白矮星吸积引发,另一种则是大质量恒星核心坍缩引发,爆发后形成中子星、黑洞或完全解体。
    所以,天文望远镜所观测的目标,其本身就非常庞大,数据更是海量著称。
    然而王多鱼需要还需要小数点后十二位的数据,简直就是夸张。
    要知道,检测暗物质或暗能量的步骤总共分为四步。
    一是选择观测对象,二是使用高敏感度的仪器进行观测,三是数据处理,最后一步则是分析结果。
    前面两个步骤都还算简单,王多鱼都是让其他工作人员来帮忙完成。
    第三步和第四步简直就是地狱级难度。
    数据处理阶段是需要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除噪声、矫正误差等。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里面的工作之复杂,简直难以想象。
    最后一步则是通过分析观测到的数据,得到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重要信息,比如说密度、分布、相互作用等。
    凡是跟小数点后面几位数有关系的实验数据,往往都伴随着大量巨量的计算工作。
    王多鱼并没有关注到工作人员的表情,他也不在乎这些。
    通过半个月的观测,他基本上已经拿到了他想要的数据结果。
    但他还需要时间来进行处理分析,因为他的论文必须要有非常详尽的证据来佐证他的推论。
    不管是恒星的红移,还是超新星的光度红移,他都必须要解释清楚。
    另一方面,他也需要通过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来佐证他提出来的暗能量和暗物质是存在的。
    或许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利用望远镜观测到的实验数据,但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总应该相信了吧?
    宇宙学常数是存在的,尽管爱因斯坦他自己都多次打脸,但王多鱼现在要发表的论文,就是将这个所谓的宇宙学常数给完全确定下来。
    这就是暗能量和暗物质。
    又半个月之后,王多鱼终于完成了他的论文,而他在阿里营地这边的工作,总算是结束了。
    李裕鸣和朱立顺他们闻讯赶来他的办公室,早就想一睹王多鱼的论文了。
    “王教授,你的论文,完成了?”
    “嗯,已经完成了,你们想看的话,自己拿去打印一份吧。”
    论文他都已经上传到哈工大官网,直接免费公开发表。
    而此时外界看到他的论文之后,已经炸锅了。(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