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 - 第949章 北直总督,京津平工业基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纵然对张溥的能力已经极为高看,朱由检仍旧没有料到他给自己带来这么大惊喜。
    看着张溥初步征集的十多篇稿子,朱由检实在没想到,科学在大明已经如此兴盛,这让他颇是感到欣慰: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征集到这么多稿子,你在科学院的工作做得不错。”
    “朕把科学院交给你是对了,希望你以后再接再砺!”
    夸奖了张溥几句,朱由检叮嘱他继续招收研究人员,并拨下十万两银子——
    在辽东之战获胜后,他已经不需要再为可能的战争预备钱财,能动用的资金多了不少,打算投入到科技方面。
    翰林院、科学院、文思院、装备院,还有专门设立的技术基金和奖金,都将得到他的支持,在明年获得更多的经费。
    他这个皇帝的工作,将由掌控全局,转向关注重点——
    他打算好好休息一下,把更多的工作交给大臣。
    张溥得到皇帝的夸赞,又拿到了顺天银行的支票,心里很是兴奋。
    这下印刷《科学》的钱财也有了,他可以增加奖金,鼓励工匠尽快印出来。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稿子,他向皇帝请求道:
    “臣看陛下的《阴阳论》,颇是有些晦涩,远不如《矛盾论》易懂。”
    “请陛下允许,将《矛盾论》刊登在《科学》第一期。”
    朱由检思索了一下,没有答应这一点。
    因为《矛盾论》在他看来是哲学,更适合放在《翰林》。
    《科学》要专注科学技术,不能弄成个大杂烩。
    他向张溥说道:
    “经史哲学文章,更适合放在《翰林》。”
    “《科学》可略有涉及,却不可偏离主线。”
    “朕就定一个要求:今后《科学》发表的文章,至少要有六成文章有数字,用数学阐述道理。”
    制止了张溥偏离方向,什么样的文章都收取。
    张溥听到这番话,心里猛然一惊,才觉得自己有些忘形了。
    皇帝让他发展科学,可不是为了让他打擂台,而是要真正发展这门学问。
    科学的根基是什么,就是数学。偏离这个主线,和其他学问还有什么分别。
    他心里自省了一下,记住皇帝教诲。
    ——
    朱由检在点拨之后,也没有完全拒绝张溥的请求,命小太监取出一篇稿子,向张溥道:
    “朕这里还有一篇文章,是写实践和认识,现在刚完成了认识部分。”
    “本来是打算交给钱先生发表的,现在既然《科学》有需要,就把这部分内容拿出来,作为《认识论》单独发表。”
    “科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要用正确的方法认识万物规律,并用实验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设。”
    “这篇文章应该对科学有指导意义,你可以整理一下,以朕的名义发表出去。”
    张溥闻言狂喜,迫不及待地接过来观看。
    果然同皇帝说的一样,这篇文章还没有完成,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没有完全讲明白。
    不过这对他已经足够了,只要有皇帝的文章存在,就可以说明皇帝对《科学》和《翰林》一视同仁,两者是地位相当的顶刊。
    尤其是在他看来,这篇文章是皇帝为实学写的根基理论,如今抽出一部分发表在《科学》上,让他有种偷家的感觉:
    『撷取百家、百家补儒,我们科学本就是融汇百家的学问。』
    『实学也是百家之一,要汲取精华过去!』
    心里嘿嘿笑着,张溥已经想到了,钱谦益看到这篇文章,会是何等的气急败坏。
    如果皇帝将来把《实践论》也发表在《科学》上,张溥根本不敢想象,那种局面是多么美:
    看看,你们实学的根基学问,都要在《科学》上发表。
    你们实学还有什么脸面敢和科学争?
    畅想着这种景象,张溥再想到皇帝刚刚提到的“实验”,打算先把这两个字琢磨明白,制定一套完善的办法,先把这个“实”字抢过来。
    ——
    不知道张溥怀着这个想法,朱由检送走他之后,又拿着韩爌、杨景辰汇报的检查情况仔细观看。
    如同韩爌前些日子所说,他真正掌握的地方,其实只有北直隶。
    甚至这都是客气话,北直隶南部今年因为遇水灾,并没有提供多少物资支持。只是因为卢象升带着一半天雄军上阵,才显得贡献很大。
    其他地方,除了苏松新区提供很多生活物资外,只有一些零星的地方送来了物资和兵员。
    他们大多是基于当地官员的个人操守,更多的地方对朝廷发出的旨意根本视而不见。
    对这些地方,朝廷发出的各种公文,几乎与空文无异。
    例如战时状态的物价管制,一些地方甚至根本不知道,更别说执行实施。
    还有些地方虽然知道,却成了不法官吏强买物资的工具。
    对此朱由检是很恼怒的,决定要狠狠地整治这些官吏,韩爌想刷新吏治正好,让他去拿下不法官吏。
    不过该发展的地方也要发展,朱由检琢磨之后,吩咐王承恩道:
    “传工部尚书商周祚,让他带北直隶工业发展情况觐见。”
    王承恩接到命令当即就去宣召,商周祚虽然不明所以,还是很快赶了过来。
    他这个工部尚书,在朝中的地位可不高,得到独对的机会很难得,当然不敢拒绝。
    朱由检询问他道:
    “北直隶境内的工矿企业有多少家?”
    “目前的生产总值是多少?”
    商周祚讷讷不能回答,因为他从没有统计过这方面。
    纵然从王承恩那里得知皇帝召见他的目的,也不知道皇帝竟然这么问。
    最终他只能挑拣着说道:
    “京城有明智报业园,印刷出版发展很快,甚至地方已有些不够。”
    “西山有不少煤窑,这几年京城流行蜂窝煤,有不少矿山在开采。”
    “通州、涿州有兵工厂,曹妃甸有钢铁厂,遵化、迁安有铁矿,今年因为战事一直在扩建。”
    “还有被划入北直隶的彰德府,磁州铁矿同样在开采,并且在筹备钢铁厂。”
    这些都是有名的厂矿,朱由检见他如数家珍,心中暗暗点头,口中又询问道:
    “还有吗?”
    “难道只有这些?”
    商周祚想着宋应星递上来的申请,又说道:
    “还有被划入顺天府的永平行署,开平卫、何各庄及峰山口生者有焰,宜毁灰及炒铁,尤宜大块。”
    “宋子爵正在组织工匠以这里的煤炭炼焦,尝试用于冶铁。”
    “如果能冶炼出好铁,那就进入了陛下所说的煤铁时代!”
    这个消息,总算让朱由检露出了喜色。
    按照他的记忆,开滦煤矿就是开平煤矿和滦州煤矿合并的,这一块的煤炭含硫量低,确实适合冶炼钢铁。
    所谓的开平卫也不是塞外的开平卫,而是在永平的开平中屯卫。
    想到那里是卫所,土地属于官田,朱由检高兴地道:
    “这件事情要抓紧,不计成本投入。”
    “如果能够成功用煤炭冶炼的钢铁铸炮,朕绝不吝啬爵位。”
    “皇家能源集团,会和当地卫所成立开滦煤矿公司,提供各种支持。”
    “开滦煤矿、迁安铁矿,都要加大开发,在永平重点发展钢铁产业。”
    将这个钢铁之城,仍旧向这个方向发展。
    商周祚口中应着,决定要加大支持力度,又听皇帝问道:
    “你负责工业发展计划,有什么方案没有?”
    “全国的工业应该如何发展?”
    商周祚确实在考虑这件事,回道:
    “臣已经行文各地工商厅,调查当地工矿企业。准备对已经开发的矿山加大开发,同时勘探新的矿山。”
    “陛下提到的阜新煤矿、抚顺煤矿、鞍山铁矿,工部都已和内府监一起,派人前去勘探。”
    这种态度,让朱由检点了点头,觉得商周祚还是愿意做事的。
    不过这种摊大饼的方法他不看好,尤其是现在朝廷实际能掌控的地方只有北直隶。
    在经过这些日子的考虑后,他已经决定先发展北直隶的工业,再带动其它地方发展。
    他向商周祚道:
    “朕打算设立北直总督,兼管各部直隶厅,统筹负责北直隶的发展。”
    “这第一任总督,朕属意你这个工部尚书兼任,重点发展北直隶的工业,做好相关规划。”
    “京城这边,人多地狭,可以重点发展文化出版行业。”
    “天津行署交通方便,重点发展商贸服务和轻工业,像苏松新区一样规划相关产业园。”
    “永平行署资源丰富,现在又解除了山海关方向的危机,同样可以规划产业园,重点发展煤炭、钢铁等重工业。”
    “你和工部、少府寺、内府监的人定个方案,就以顺天府为龙头,带动北直隶的工业发展。”
    将之前的着眼全国,正式转变为着眼一地。
    驱逐建虏之后,朱由检现在已经不急着发展了,地方能维持稳定就好,不能为了发展反而生乱。
    在当前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大国工业化。他只要把京津平一带的工业发展起来,就有冠绝天下的实力。
    英格兰能靠着弹丸之地称霸全球,他靠着北直隶同样可以。(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