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 - 第922章 功臣和将士的赏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烧了?”
    “烧得好!”
    “正好焚尽污秽!”
    得知沈阳城被焚,朱由检先是惊愕,继而又表示完全不在意。
    询问前来汇报的袁可立道:
    “前线没事情吧?”
    “有没有军队受损?”
    袁可立不知该庆幸还是生气,回道:
    “先攻入的是用作试探的倭人仆从军。”
    “除了带队的大明军官外,没有将士受损。”
    “但是攻入城的三千余名倭人和带队军官,几乎全死在里面。”
    “沈阳城里的汉人、朝鲜人奴隶,活下来的也寥寥无几!”
    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让朱由检气愤不已,又感叹道:
    “这都是建虏造的孽啊!”
    “自己得不到的,也要完全摧毁。”
    “让前线将士立碑,记述这件事情。”
    “死难人员名单,要尽可能地列上去。”
    “对攻城阵亡的将士,一定要多加抚恤。”
    “这次攻占建虏都城之战,按照最顶格的三倍战功赐与。”
    意图用优厚的赏赐,掩盖满桂等人见死不救的事实,免得倭人等仆从军离心。
    袁可立听得出皇帝的意思,但他还是说道:
    “此次前军遇难、各军不动如山,臣以为应该严加训斥。”
    “这种行为,是新军严厉禁止的,即使倭人是仆从军。”
    “若都像他们这样,还有谁愿为大明效力?”
    战时宰辅这么说,这件事是糊弄不过去了。不过朱由检还是争取道:
    “其余倭人有上前救援的吗?”
    “他们攻城有功,难道让朕惩戒?”
    袁可立这下也有些哑然了,因为那些倭人来自不同的藩,还从属不同的武士,那些武士哪里舍得用部下去救陌生人?
    所以去救援的倭人寥寥无几,这也是满桂等人坐视的原因——
    他们自己都不救,明军何必拼死上前。
    见到袁可立沉默,朱由检已猜出了答案,决定道:
    “水火灾害,非人力所能挽救,这件事情有可原。”
    “对战死的将士多加抚恤,其他立功的人同样按有功之臣对待。”
    “满桂对敌人陷阱预计不足,坐视沈阳城被焚毁、又没能及时救援友军。”
    “罚他回大宁迁移哈喇慎部,辅佐辽西省设立。”
    对满桂施了个不痛不痒的惩罚,让他承担所有责任。
    不过该赏的功劳还是要赏的,朱由检以满桂攻陷沈阳、彻底平定辽东的功绩,加荫一子世袭子爵。
    命洪承畴在安东都护府为其挑选封地,和满桂的东平侯国分开。
    ——
    这个赏罚,让袁可立很是满意。
    因为对满桂的赏赐,基本定下了沈阳之战赏功的基调,最高是子爵爵位。
    作为建虏的都城,平定辽东的象征,袁可立真担心皇帝高兴之下,把满桂再升一级爵位——
    先前册封伯爵、侯爵都已经有些勉强了,再勉强册封为公爵,估计大明现有的公侯都不满意。
    现在这样就挺好,多给满桂一个子爵爵位。
    这个爵位的价值多大且不说,最重要的是显示满桂的功绩已经超出普通侯爵、不得不对其加荫。
    先前对满桂爵位的质疑,在攻占敌都、加荫子爵的赏赐面前,自然是烟消云散。
    同时向其他侯伯表明:
    不要以为难以晋升公爵就不努力,你们要为其他儿子考虑!
    加荫子爵的作用,和加荫世袭指挥使是一样的,袁可立对皇帝的手腕很是欣慰。
    然后他又问道:
    “这次沈阳城被焚毁,建虏的版籍图册全部没有缴获,接下来辽东应如何治理?”
    这是他最惋惜的地方,不能根据图册,迅速把辽东安定下来。
    朱由检却觉得没有图册正好,说道:
    “建虏的图册能有什么用处,难道朝廷要承认建虏分下去的土地?”
    “先前朕就说过,关外土地国有,打下来的全部重新分配。”
    袁可立对此反馈道:
    “辽东收复之后,一些将士想要索回田宅。”
    “他们有的立下功,对这些应该怎么办?”
    一些土地、房屋,仍旧是原样放在那里。曾经的辽东将士看到了自然思乡,想要索要回来。
    朱由检对此却不愿惯着,思考之后说道:
    “辽东以前是都司,所有的土地理论上都是官田,没有私田存在。”
    “但是法理之外还有人情,对于曾经拥有的土地和房屋,允许有功将士以功绩先行兑换。”
    “没有功绩那就等着,在前面没人挑选的情况下出钱赎回。”
    仍旧是有功将士兑换,没有功劳出钱。
    至于出钱赎回原本的房屋是否合理,只能说朝廷帮你们打回来,自然需要收费。
    袁可立对这个办法很是认可,既满足了有功将士的诉求、又没有放任他们。
    如果有人功绩大,可以指着很多田宅说是自己的,优先兑换过来。
    没有功绩那就只能干看着,除非能拿出确切的证据,说明那些田宅是自己的,要等自己赎回。
    这其中的差别,很可能是熟地和荒地。袁可立想到这件事情,说道:
    “辽东的土地,陛下说是实行井田制,按照方里分配。”
    “但是先前陕西灾民迁徙过去,是仿照东宁的措施,为他们分配五十亩、一百亩土地。”
    “而且有些士兵的功绩不足以成为世袭军士,如何为他们分配一方里?”
    “还有同样的一方里土地,熟地、荒地、山林、沼泽,存在很大差异。”
    “如果分配不公,臣恐将士怨怼。”
    这件事情,也让朱由检头疼。
    因为按照方里分配,面积实在是有些大。
    最终他在思索之后提议:
    “一方里长宽各500米,也就是25万平方米。”
    “缩小为长宽100米,那就是1万平方米,定下的名称是一畹地。”
    “这一畹就是十五亩,大概相当于辽东的一垧地。它可以称为小井田,是大井田的二十五分之一。”
    “就以畹为单位分配已开垦的熟地,以方里为单位分配山林、沼泽、荒地。”
    “至于熟地和荒地、山林、沼泽怎么搭配,让孙承宗等人想个办法来。反正不能让有功将士吃亏,一定要让他们满意。”
    “让五军都督府和国会军事委员会派人监督,维护将士们的合法权益!”(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