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631章
第631章
如此说来,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往后推个百十年,刘荣连自己的后代、直系血脉能坐上汉家的皇位,都无法完全保证;
再退一步讲:甚至就连汉家还能传延百年不亡国,刘荣都不敢打包票!
自更别提保证数代,甚至十数代以后,不会出一个祸乱天下的傻缺天子了。
千万别觉得这是杞人忧天。
问问秦始皇帝,在临终弥留之际,可曾想过自己一手创建的大秦帝国,会在自己死后短短数年内,便落得个二世而亡的下场,和自己一同被埋入坟墓?
再问问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可曾想过自己建立的刘汉社稷,在自己死后短短十五年内,先后有四人坐上天子之位;
其中两个还都是自己的儿子不说,而且还是第一个和第四个?
问问历史上,决定传位汉武大帝的孝景帝刘启:可曾料到大汉江山,在继任者刘彻大胜匈奴之后,又在极短的时间年趋于崩溃,差点就灭亡在了农民起义之中?
再问问临终前,对刘弗陵寄予厚望的汉武大帝:可曾想过自己不惜为之‘杀母存子’的孝昭皇帝,仅仅只活到了二十一岁的年纪——比短命鬼孝惠刘盈,都还要更短命一年?
遍观青史,类似这样的事不知凡几。
一如后世,许多天马行空的网文作品,如皇帝聊天群之类;
——让先祖得知后世子孙所为,多的是王朝前半页的皇帝,气得要蹬开棺材板跳出来。
甚至于,能让祖宗蹬开棺材板,要气冲冲鞭策不肖子孙的,都还是幸运的。
毕竟这意味着子孙后代,好歹是坐上了皇位。
真正让这些明君感到沮丧的,是后世之君,居然不是自己的后代。
结合此间种种,刘荣的目的,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首先,刘荣不确定自己的后世子孙、后世之君是否靠谱;
其次,刘荣无法确定——甚至可以直接否定刘汉社稷‘能传延百世而不亡’的可能性。
既然百十年后,皇位上坐着的未必是自己的子孙;
二三百年后,甚至都未必是老刘家的人。
那么,作为穿越者的刘荣也就没必要,去强行追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华夏往后千百年,开出‘万世之太平’了。
或者应该说:刘荣这一辈子,确实是要为华夏文明做点事儿的。
但这里的‘华夏文明’,指的既不是自己这一脉的子子孙孙,也不是老刘家的刘汉社稷;
而是往后千百年,每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华夏农耕统一王朝。
这其实更奇怪。
——连自家的王朝,乃至自己的子孙都无法掌控,刘荣又如何能掌控后来的朝代,能因为自己如今的决定、举措而受益,或是规避风险?
答案,便藏在那四个字当中。
民族意识。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刘荣自己所具备的民族意识,足以支撑刘荣以‘华夏文明一份子’的立场,将往后的每一个华夏王朝,都视作自己的‘后继之人’‘后世之君’。
但刘荣有这个觉悟,却并不意味着后世之君,以及后来的王朝,也能有同样的觉悟。
最为关键的是:刘荣不想让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给游牧民族做嫁衣。
所以,在为华夏文明,走出一条速通新时代的康庄大道的同时,刘荣还要为华夏民族,更早的注入民族意识。
刘荣不求让自己的继任者,亦或是子孙后代,乃至后世之君、后世之朝代,都能有自己这样的觉悟。
但至少,刘荣要保证:在自己驾崩的那一天,华夏文明就要具备‘哪怕内部打出狗脑子,也能随时抽空把外人打趴下’的能力和意识。
就像是历史之上,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或许有强有弱;
但只要外族敢龇牙,随便哪个诸侯站出来,都能把外族打出狗脑子,然后再腾出手,专心搞内部争霸。
而刘荣要做的,就是让这种客观存在的能力,变成华夏掌权者本能萌生出来的意识,以及膝跳反射般的本能反应。
在三国时期,各路诸侯随便哪个,都能暴揍外族——这是能力、实力;
但各路诸侯,却并不是每一个,都有‘先收拾外人,再回头内部争霸’的意识。
刘荣要达成的,就是未来有朝一日,哪怕华夏内部四分五裂,甚至复现春秋战国的乱象,也能达成一个基本的默契。
即:当其中某一方忙着对付外族——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时,其他各方不能乘人之危;
若条件允许,甚至还要搭把手,帮个忙。
用这个时代的话说,就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用后世人更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就是‘我兄弟只有我能揍’‘能打败我的只有我自己’。
在这个时代,以及后世人的眼中,刘荣这个想法,似乎是有些杞人忧天。
但刘荣却深知:这,甚至是刘荣这个穿越者,能为古华夏文明所创造的最宝贵的财富。
试想一下;
自刘荣以后,往后的两千多年,华夏文明依旧沿着原本的路线往前走;
但在几个关键的历史时间节点,比如魏晋之后、唐末,以及宋末、明末,华夏文明都因为刘荣的存在,而得以避免被外族所统治;
那华夏文明,又会走向何方?
刘荣说不出太过精确地答案。
但刘荣知道:在往后两千年多年的人类历史当中,至少有一千八百年,华夏文明都依旧站在人类文明之巅。
哪怕是被外族统治时期,哪怕是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乃至蒙元、满清统治时期,华夏文明,也依旧是地球上最先进、最强大的那一个。
甚至可以说,哪怕没有刘荣这个穿越者开挂、指路,华夏文明光靠自己,也绝对有能力称霸蓝星两千年。
但若是没有刘荣,提前给华夏文明打预防证、打疫苗,那在大约两千年后,西方的坚船利炮,大概率还是能敲开华夏的国门,将无尽的屈辱带给华夏文明。
所以,其实可以这么说;
刘荣走这一遭,来这一趟汉室,最理想的情况,自然就是给华夏文明开外挂、抄近道,争取在一千年内,迈入现代文明。
相对没那么理想的状况,是没能加快历史进程,却给华夏文明的进步,留下了一些种子,让华夏文明少走点弯路、少走点错路。
而最糟糕的情况,或者说,是刘荣所勉强能接受的极限,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哪怕这辈子白活,啥也没干成,刘荣也起码要让华夏文明,避免那最后一次被外族——被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从而拖文明后退的情况发生。
至于怎么做?
怎么达成这个目标?
上文提到:刘荣能控制的东西并不多。
准确的说,是刘荣只能控制要下,以及肉眼可见的未来;
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后的事,却几乎不受刘荣掌控。
为了几千年后,华夏文明不踩某一个在历史上踩过的坑,刘荣唯一能做的,就是打一个预防针。
具体到‘不能被外族入主中原’这个坑上,刘荣能为华夏文明打的预防针,其实就是民族意识。
——刘荣要在华夏文明的基因当中,印下一颗烙印!
和秦始皇一统天下,为华夏民族烙下‘大一统’的基因烙印一样;
刘荣要为华夏民族,烙下一个名为肉无论如何都要烂在锅里,无论如何都不能便宜外族的烙印。
只是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秦始皇一扫六合,为华夏烙下‘大一统’的基因,是以秦奋六世之余烈,以无数老秦人的英勇无畏,甚至是血液浇灌而出。
最重要的是:秦始皇帝能为华夏民族,烙下大一统的基因,是凭借一次真正成功的大一统。
秦始皇成功统一的华夏,才让后来,华夏每一次四分五裂时,都会有人相信自己能够再度统一。
因为有先驱者的存在,有过成功的案例,他们,才会以一种狂妄、自大的心态,以‘始皇帝能,我也能’的无畏,促成华夏在分裂之中,一次又一次的归于同一。
但若是没有这个成功案例,那未来,华夏每每分裂,都有可能在分裂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这一点,人类历史上也绝非没有先例。
在刘荣的印象中,就有一片从未真正统一的大陆,因为‘从未真正统一’,而从未有人追求,甚至是胆敢幻想统一的场景。
以至于数千年岁月流逝,却也只是让那片巴掌大的贫瘠土地,分裂成了几百上千的国家和政权。
明明同宗同源,甚至于在一段特殊的历史时间间隔内,如遍封宗室为诸侯的姬周一般——大部分王室都沾亲带故,最终却也没能走上统一的道路。
这无疑将这样一个道理,直白的摆在了刘荣面前。
——没有过成功案例的事,是无法让后人去大规模、近乎本能的追求的。
秦始皇帝曾统一华夏;
所以,后人才能在分裂当中,本能的效仿,本能的追求并促成又一次统一。
而那片从未统一的大陆,不单是过去没能统一,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也同样因为‘没人成功统一过’,而失去了统一的所有可能。
所以后人才会说:秦始皇帝,是伟大的。
哪怕他是一个暴虐、残忍,将子民视作燃料的暴君,也依旧不影响他的伟大。
因为正是因为他,完成了从未有过的统一,才让华夏文明,有了‘统一’这一基因,才能让华夏文明,在之后的无数次分裂之后重归一统。
而刘荣,要想学秦始皇帝,为华夏注入‘大一统’的基因那般,再为华夏民族注入一个‘不为外族入主’的基因,最难得点就在于:先例。
而且,不同于秦始皇帝亲身示范大一统,就让后人都生出大一统之念;
刘荣想要让后世子孙,都生出‘不被外族入主’的基因,显然是无法通过亲生示范,来让后人看到外族入主中原的弊端的。
更重要的是:在后世——在经过魏晋、唐末,以及宋末的黑暗时光之后,华夏文明依旧没有因为那段暗黑岁月,而真正总结教训。
前后三次游牧民族祸乱华夏的经历,依旧没能让华夏民族明白:外族入主,就是昏天暗地,就是神州陆沉。
连最恶劣的情况真正发生,都没能让华夏文明吸取教训,刘荣实在是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在‘外族不曾入住华夏’‘华夏不曾神州陆沉’的当下,让华夏文明从无到有的,变戏法般变出这个基因。
唯一让刘荣有所安慰的,是这个时代的华夏文明,已经初步有了防备外族的意识。
现阶段,华夏文明已经有了初始形态的华夷之防,也已经有了对‘披发左衽’的野人生活的恐惧。
或许问题的关键,在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让高傲——或者说是傲慢的华夏人,不愿相信那些不曾开化,甚至还保留部分兽类生活习惯的蛮夷野人,有朝一日真的能入主华夏。
甚至哪怕有一天,他们真的做到了,华夏文明也依旧傲慢的认为:外族蛮夷沐猴而冠,即便短暂窃据神圣,也必然无法长久。
而刘荣要做的,就是让华夏文明明白:并非如此。
外族,并非没有实力入主中原,也绝非没有能力长期掌控中原。
后世那个将封建统治推向巅峰的外族王朝,让刘荣无比坚定地意识到:外族,绝对有能力长期统治华夏民族。
并且,还会为了避免彻底融入华夏民族,而拖华夏文明的后腿,最终导致华夏文明落后于世界,从而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目标很明确。
但具体怎么做,对于刘荣而言,无疑是一个贯穿整个皇帝生涯的宏伟命题。
刘荣知道这很难。
但也知道这件事,是自己比需要做的。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件事再难,你也总的试着去做,才能离成功更近一点。
哪怕成功离你万里之遥,你也总得迈出脚步,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而刘荣要走出的第一步,便在如今的朝鲜半岛……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