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628章 有待商榷
第628章 有待商榷
防盗章节,天亮前上传正文。
·
·
·
·
·
事实上,“汉奸”在近代才被视为“背叛中国投敌之人”,在古代则是特指背叛了汉族的败类。
而我们今天所要谈论的人,他便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汉奸”,首位背叛汉族并帮外敌残害同胞的汉人“中行说”。
在汉朝时代,汉族与匈奴向来关系紧张,两国之间时常兵戎相见。公元前174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离世,他的儿子稽鬻继位,号称为“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上位后,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更加恶劣,他采取非常流氓且有效地“游击战”策略,经常今天在a地打你一下,明天就跑b地打你。
等汉朝派兵出去镇压时,老上单于就急忙跑远了躲开,汉兵到了连影子都看瞧见一个。
为什么呢?人家匈奴身体素质高,而且大多是骑兵啊,跑的速度是非常快,经常用骚扰、进攻和掠夺的手段耍弄汉朝。
你要出兵镇压,他铁定不跟你硬碰硬,直接消失,你一会去,他又出现到处破坏,真是把汉朝皇帝给折腾得“一个脑袋,两个大”。
汉朝实在是遭受不住折腾,就想着钱买平静,毕竟历史上这么做的朝代也不少,匈奴们就想从这里捞点钱,那就干脆满足他们吧!
封建王朝的“进贡”或“割地”思想开放,他们往往为了实现眼前的利益,便不重视祖国的统一和尊严,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很多的威胁和耻辱。
听到汉朝选择投降,还要给自己进贡,老上单于也是心动了。但这家伙也是狠人,对汉朝皇帝“狮子大开口”,表示自己不但要钱,还得“进贡”几个汉族的美女。
汉朝一听,怎么又是“和亲”这一套路,又不是没受过这种屈辱,再忍受一次又何妨呢!于是汉文帝便“屈服”地答应了,将宗室女送去匈奴,而中行说便是和亲队伍中的一员。
历代封建王朝里,入宫当太监的人往往都是家庭经济不好,想依赖“太监”这一职业谋取钱权与前途。而中行说愿意放弃“男儿身”成为太监,可见他对美好的未来是有很大期望。
没曾想当太监没多久,好日子都还没开始享受呢,汉文帝就派中行说跟随和亲队伍前去匈奴之地。
中行说心中非常不满,便直接向汉文帝表达了“不”字,毕竟匈奴之地大多穷山恶水,饮食住所都不如汉朝,过去那边肯定只能吃苦劳累。
汉文帝可不管这些,你一个臣子怎么能对皇帝的命令感到不满,应该欣然接受,欢欢乐乐地跟随和亲队伍,再说你还是个太监,连男人都不是。
中行说看汉文帝如此坚定,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违抗圣旨,只得发发心中的牢骚。他当着汉文帝的面说:陛下,您就不怕我到了匈奴那,给您和汉朝带来威胁吗?
换成一般人敢这样说话,汉文帝肯定直接将他拉出去砍头。但眼前确实需要中行说,再者汉文帝根本没把中行说的威胁当回事,就你一个小太监能给大汉朝带来啥影响啊!
于是,中行说只能带着对汉文帝和汉朝的怨恨去往匈奴,心中唯有一个念头:报复汉朝,报复汉文帝,都是你们逼我的!
一到匈奴地区,中行说就马上给了老上单于一个“当头棒喝”,直接将他给彻底敲醒,很快便成为了老上单于的“跟前红人”,重要的谋略大臣,十分受重视。
汉文帝对中行说不重视,他却在匈奴首领这里得到想要的地位,于是对匈奴的贡献也越来越多了。
中行说来到匈奴前,老上单于崇尚汉朝的先进文化,而文化里最为重要的则是饮食和服饰,因此他在部落里大肆倡导要穿着汉服与吃汉食。
中行说却告诉老上单于,你们这些做法是本末倒置了,反而削弱了民族的实力。要知道匈奴为何如此强大,正是因为他们衣食与汉人不同,如今提倡穿汉服吃汉食,加强对汉朝的依赖,不是变成“自我削弱”了吗?
老上单于连连称是,心中十分震惊,中行说这人有头脑啊,这不得好好“供养”起来。老上单于恭敬地询问中行说,那依你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中行说表示:“将汉朝的缯絮做成衣裳,战士们穿上它们在荆棘里奔跑,这样衣裤就会被扯坏,以此证明汉朝的缯絮根本比不上匈奴的皮袄。接着把汉朝的食物都丢掉,显示它们根本不如匈奴习惯饮食的乳制品美味。”
老上单于听完大呼厉害,原来这看似一般的主意,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文化自信”。一个部落或国家人民的自信,都要建立在本土文化自信的基础上。
当我们有了文化自信,才能为民族塑造一个强大的心理,才能让人民走到哪都充满自信,对外能够挺起自己的腰杆。不得不说中行说这一招太绝了,对匈奴的帮助远胜于打赢一场仗。
而中行说带给匈奴的惊喜远不止此,匈奴人虽身强体壮,但确实缺乏文化熏陶,更不懂得算数。中行说的到来,他教会了匈奴人如何算数,能精确地统计牲畜武器,以及战争中盘点战利品。
据说历史上第一次细菌战,便是由中行说发明的,他告诉匈奴们将死去的牛羊等牲畜尸体,掩埋在汉军进攻匈奴路线的水源上游。
经过时间的沉淀,水源便会受到严重污染,产生可怕的毒素,然而却不能被肉眼所察觉。
而在中行说死后多年,汉武帝派出军事家霍去病前去讨伐匈奴,结果喝下那些有毒的水,年纪轻轻就中毒身亡。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疑,因为和霍去病一同前去讨伐的士兵,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病死,因此霍去病被“细菌战”所害一说未能取得严肃的考证。
也可能是因为中行说成为“汉奸”后,汉人对他非常痛恨,便将对大将军霍去病突然病逝的原因强加在中行说身上,无形中增加了中行说身上的槽点。
·
·
·
·
·
说到“汉奸”这个词,很多人脑中便会浮现背叛中国,残害中国同胞的恶人形象,例如汪精卫等人。
事实上,“汉奸”在近代才被视为“背叛中国投敌之人”,在古代则是特指背叛了汉族的败类。
而我们今天所要谈论的人,他便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汉奸”,首位背叛汉族并帮外敌残害同胞的汉人“中行说”。
在汉朝时代,汉族与匈奴向来关系紧张,两国之间时常兵戎相见。公元前174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离世,他的儿子稽鬻继位,号称为“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上位后,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更加恶劣,他采取非常流氓且有效地“游击战”策略,经常今天在a地打你一下,明天就跑b地打你。
等汉朝派兵出去镇压时,老上单于就急忙跑远了躲开,汉兵到了连影子都看瞧见一个。
为什么呢?人家匈奴身体素质高,而且大多是骑兵啊,跑的速度是非常快,经常用骚扰、进攻和掠夺的手段耍弄汉朝。
你要出兵镇压,他铁定不跟你硬碰硬,直接消失,你一会去,他又出现到处破坏,真是把汉朝皇帝给折腾得“一个脑袋,两个大”。
汉朝实在是遭受不住折腾,就想着钱买平静,毕竟历史上这么做的朝代也不少,匈奴们就想从这里捞点钱,那就干脆满足他们吧!
封建王朝的“进贡”或“割地”思想开放,他们往往为了实现眼前的利益,便不重视祖国的统一和尊严,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很多的威胁和耻辱。
听到汉朝选择投降,还要给自己进贡,老上单于也是心动了。但这家伙也是狠人,对汉朝皇帝“狮子大开口”,表示自己不但要钱,还得“进贡”几个汉族的美女。
汉朝一听,怎么又是“和亲”这一套路,又不是没受过这种屈辱,再忍受一次又何妨呢!于是汉文帝便“屈服”地答应了,将宗室女送去匈奴,而中行说便是和亲队伍中的一员。
历代封建王朝里,入宫当太监的人往往都是家庭经济不好,想依赖“太监”这一职业谋取钱权与前途。而中行说愿意放弃“男儿身”成为太监,可见他对美好的未来是有很大期望。
没曾想当太监没多久,好日子都还没开始享受呢,汉文帝就派中行说跟随和亲队伍前去匈奴之地。
中行说心中非常不满,便直接向汉文帝表达了“不”字,毕竟匈奴之地大多穷山恶水,饮食住所都不如汉朝,过去那边肯定只能吃苦劳累。
汉文帝可不管这些,你一个臣子怎么能对皇帝的命令感到不满,应该欣然接受,欢欢乐乐地跟随和亲队伍,再说你还是个太监,连男人都不是。
中行说看汉文帝如此坚定,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违抗圣旨,只得发发心中的牢骚。他当着汉文帝的面说:陛下,您就不怕我到了匈奴那,给您和汉朝带来威胁吗?
换成一般人敢这样说话,汉文帝肯定直接将他拉出去砍头。但眼前确实需要中行说,再者汉文帝根本没把中行说的威胁当回事,就你一个小太监能给大汉朝带来啥影响啊!
于是,中行说只能带着对汉文帝和汉朝的怨恨去往匈奴,心中唯有一个念头:报复汉朝,报复汉文帝,都是你们逼我的!
一到匈奴地区,中行说就马上给了老上单于一个“当头棒喝”,直接将他给彻底敲醒,很快便成为了老上单于的“跟前红人”,重要的谋略大臣,十分受重视。
汉文帝对中行说不重视,他却在匈奴首领这里得到想要的地位,于是对匈奴的贡献也越来越多了。
中行说来到匈奴前,老上单于崇尚汉朝的先进文化,而文化里最为重要的则是饮食和服饰,因此他在部落里大肆倡导要穿着汉服与吃汉食。
中行说却告诉老上单于,你们这些做法是本末倒置了,反而削弱了民族的实力。要知道匈奴为何如此强大,正是因为他们衣食与汉人不同,如今提倡穿汉服吃汉食,加强对汉朝的依赖,不是变成“自我削弱”了吗?
老上单于连连称是,心中十分震惊,中行说这人有头脑啊,这不得好好“供养”起来。老上单于恭敬地询问中行说,那依你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中行说表示:“将汉朝的缯絮做成衣裳,战士们穿上它们在荆棘里奔跑,这样衣裤就会被扯坏,以此证明汉朝的缯絮根本比不上匈奴的皮袄。接着把汉朝的食物都丢掉,显示它们根本不如匈奴习惯饮食的乳制品美味。”
老上单于听完大呼厉害,原来这看似一般的主意,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文化自信”。一个部落或国家人民的自信,都要建立在本土文化自信的基础上。
当我们有了文化自信,才能为民族塑造一个强大的心理,才能让人民走到哪都充满自信,对外能够挺起自己的腰杆。不得不说中行说这一招太绝了,对匈奴的帮助远胜于打赢一场仗。
而中行说带给匈奴的惊喜远不止此,匈奴人虽身强体壮,但确实缺乏文化熏陶,更不懂得算数。中行说的到来,他教会了匈奴人如何算数,能精确地统计牲畜武器,以及战争中盘点战利品。
据说历史上第一次细菌战,便是由中行说发明的,他告诉匈奴们将死去的牛羊等牲畜尸体,掩埋在汉军进攻匈奴路线的水源上游。
经过时间的沉淀,水源便会受到严重污染,产生可怕的毒素,然而却不能被肉眼所察觉。
而在中行说死后多年,汉武帝派出军事家霍去病前去讨伐匈奴,结果喝下那些有毒的水,年纪轻轻就中毒身亡。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疑,因为和霍去病一同前去讨伐的士兵,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病死,因此霍去病被“细菌战”所害一说未能取得严肃的考证。
也可能是因为中行说成为“汉奸”后,汉人对他非常痛恨,便将对大将军霍去病突然病逝的原因强加在中行说身上,无形中增加了中行说身上的槽点。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