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 第673章 战后处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3章 战后处置
    黄权当即出列,神色自然,恭敬应道:“下臣在此。”
    刘封不由抚掌赞道:“公衡真乃疾风劲草!当日左路对战,你所带领的军队战力并不强于曹军,且曹仁自曹昂传信,对于右路崩溃早有准备。可公衡却依旧能够摧破曹仁所部,使其仅剩三余败卒能成功遁入营中,此皆是公衡之功也!”
    黄权躬身道:“此皆主公洪福,权不过尽本分而已。”
    “好个尽本分!”
    刘封执其手,目露激赏道:“今擢公衡为奋威将军,赏金六百镒,锦缎四百匹。公衡乃天下之才,有出将入相之能,我素知晓,来日出蜀入荆,正要倚仗公衡之能。”
    黄权匍匐于地,坦诚心怀:“权敢不尽心竭力,以报将军之厚爱。”
    刘封将其扶起,好生安抚之后,又将目光转到一旁早已跃跃欲试的孙策身上,笑道:“伯符何在?”
    孙策身手矫健的蹦了出来,直接跪服在刘封跟前。
    如今的孙策对刘封已经是心服口服,再没有半点自立的念头,也没有了自立的实力。
    孙家诸将虽然都与孙家保持着良好的私交,但在公务上却划分的相当清楚,而且黄盖、程普等人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功业,即便再挂怀孙坚的恩情,也不可能为了孙策去造刘封的反了。
    尤其是刘封对孙策可谓是仁至义尽,不但没有将之雪藏,反而委以重用,就连孙权,孙翊也带在身边调教培养,这等恩情,孙家但凡敢有不敬,那即便是孙家旧部也会不耻其行为的。
    “主公,末将听令。”
    刘封上前几步,将孙策拉了起来,拍了拍对方的胳膊:“伯符勇烈,此番数战,牢牢牵制曹军骑军不得建功,今晨又于罗家坡建功,阵斩牛金,生俘曹仁以下将校数十员。”
    说到此处,刘封停顿了一下,遂接着说道:“今擢伯符为偏将军,赏金四百镒,锦缎两百匹。”
    孙策不比陆逊、黄权,乃是方面之将,有方面之功,也不比甘宁是刘封心腹,资历老,功勋大,故此只是得了偏将军之衔。
    不过饶是如此,孙策也很是满足了,这距离杂号将军也只是一步之遥了。
    接下来,魏延、黄忠,乃至于表现平平的爨怏、洗镇以及将功赎罪的廖化、习珍等人,也都一一嘉奖升迁,或为将军,或为校尉,或为都尉,赏赐有差,却雨露均沾。尤其对廖化、习珍先前受挫后能重振旗鼓、戴罪立功的表现给予了肯定,让二人感激涕零。
    封赏完主要将领,刘封目光转向文臣班列。
    “孙权、顾邵、徐庶听令!”
    三人出列:“臣在。”
    刘封笑道:“仲谋知机,孝则善颂,元直快语,皆有助于稳定军心,明晰大势。你等随军参赞,功不可没。汝等参赞军机,劳于案牍,皆赏金二十镒,锦缎二十匹,功积两转。”
    “谢主公!”
    三人行礼。孙权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既有欣喜,又有渴望,但很快被恭敬取代。徐庶、顾邵等人则对刘封认可其直言感到欣慰。
    最后,刘封神色一肃,提到了此战的关键转折点:“此战能获全功,吴懿、吴班二位将军临阵反正,功不可没。若非二位将军深明大义,截断曹军退路,我军俘获恐不及此。今特表奏吴懿为讨逆将军,吴班为扬烈将军,仍统旧部,随我军共图大业!待克定雒中,另有封赏!”
    早已等候在堂外的吴懿、吴班闻召进入,躬身下拜:“败军之将,蒙将军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二人深知自己是德不配位,他们反正之时,已经是联军颓势尽显,崩溃近在眼前了。
    虽然也有带着数千兵马反正,又兜住了贾信、殷署撤退的功劳,可这点功劳撑死了也就是既往不咎,哪里值得刘封如此夸奖。
    吴懿、吴班兄弟俩自然知道刘封的夸奖只是虚与委蛇,并非是事实。尤其是听到刘封这番话后,甘宁、凌统等将佐更是目光不善的盯着他们,显然是相当不服气的。
    如此一来,吴懿兄弟俩不但没有因为刘封的夸奖而喜形于色,心里更是惶恐不安。
    一咬牙,吴懿、吴班二人竟直接出列伏地请罪起来。
    吴懿颤声道:“臣等昔日愚钝,为刘璋所惑,不自量力,抗拒王师,实乃逆天而行,罪同反叛。将军不念旧恶,许我等戴罪立功,已是天恩浩荡!“
    吴班亦叩首泣告:“败军之将,蒙将军收录,如草木再逢春露,痴儿重遇父母。岂敢当‘功臣’二字?但求日后能改过自新,为将军执鞭坠镫,以赎前愆!”
    吴懿、吴班的态度相当恭顺识趣,不但让刘封连连颔首,就连一旁甘宁等将领也改变了态度,不再以敌视的目光盯着两人了。
    “二君何必如此自辱,尔等能够及时反正,便有功劳,不必过于自轻。”
    刘封将他们扶起:“东州兵马,还需二君多多费心安抚。不过日后此部兵马终要融入左幕之下,届时还需两位多加支持。”
    吴班赶忙表忠心道:“将军待我等恩同再造,东州将士得遇明主,实乃三生之幸。末将在此立誓,必竭尽心力安抚部众,等待将军调令,绝无二话。”
    随后,刘封又当众下令,让顾邵等人整理军功,随后因功叙职,升迁拔擢,发放赏格等等,并定下明日大飨全军,犒劳士卒。
    一番封赏,皆大欢喜。
    刘封最后起身,举起茶盏,面向堂内堂外所有下属,高声道:
    “此战之功,归于众将士!今日之赏,略表寸心!然尚有曹子脩、司马仲达,杨德祖未擒,广汉、汉中两郡未靖,望诸君再接再厉,随我挥师西进,直取涪城,扫清两川。”
    “愿随主公,直取涪城,扫清两川!”
    繁城县府内外,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响起,声震四野,预示着左幕军的下一个目标,已是曹军在益州境内最后一个据点——涪城。
    **
    涪城。
    曹昂带着司马懿、杨修、曹恭等人自战场脱离之后,连夜赶路,马不停蹄,终于在次日傍晚抵达了什邡。
    在什邡草草补充了物资,休息了一晚,曹昂等人又出发前往涪城。
    在什邡的当天下午,司马懿曾经建言曹昂将储蓄在什邡的物资全部焚毁。
    这里是转运至绵竹,涪城的重要交通据点,储存了三十多万石的各类物资,若是落入刘封手中,显然会使得对方手中的物资变得更加充裕,也就更能随心所欲的用兵。
    可曹昂思考再三,最终婉拒了司马懿的建议。
    这其中固然是有曹昂心还不够狠的缘故,但更多的却是曹昂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
    眼下曹昂虽然还有涪城可奔,可明眼人都清楚曹氏在蜀中已经可算得上是穷途末路了。即便曹昂抵达涪城也无济于事,不过是多苟延残喘些许时日罢了。
    曹昂年纪轻轻,又有偌大的家业,自然是不想死的,何必在这个时候还要焚烧物资呢?
    此举若是放在成都时,那还能起到逆转局势的可能,可现在不过是穷鼠啮猫之举,除了能激怒刘封和蜀中士民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好处了。
    这才是曹昂婉拒司马懿的根本原因,否则当初成都时司马懿要放火,曹昂又为何会同意呢?
    见曹昂拒绝了自己的建言,司马懿又建言曹昂尽起什邡城中骡马大车,连带着什邡的两千兵马一块儿带走。
    对此,曹昂欣然接受。
    繁城都败了,什邡如何能守得住?
    能带走多少物资兵员就带走多少,也有利于在涪城的坚守待变。
    于是,曹昂当日就下令整理骡马车辆,次日一早,带着一百多辆大车,以及两百多匹骡马牛,以及万余石物资朝着绵竹而去。
    到了绵竹之后,曹昂又如法炮制,尽量带走了绵竹的战备物资。
    抵达涪城县境内时,曹昂兵力已经恢复到了八千余人,还带着四千多青壮,押运着三百多辆大车,以及六、七百头骡马牛。只是这八千兵力之中,真正有战力的只有四千人,其他四千人不过是汉中郡兵这样只能用来守城的兵马。
    曹昂虽然担心繁城那边曹仁的情况,可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也很多。首当其冲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该如何入城。
    自曹纯等人突入涪城之后,左幕军就做了调整,将城北通道也立起了营寨阻挡。
    好在城中也早收到了消息,曹纯果断出兵,尽起大军呼应,左幕军避而不战,使得曹昂终于得以逃入涪城。
    左幕军之所以不战,也是接到了刘封的命令。
    早在一日之前,刘封就已经将繁城大胜的消息,以及后续的计划传达至了涪城周瑜、贺齐处,命令他们不用阻击曹昂。
    眼下涪城之中已有近两万的曹军,若是再加上曹昂的兵马,已经接近于周瑜、贺齐两部的兵马,战力也相近。而且曹军还拥有绝对优势的骑军,机动力更在左幕军之上。偏偏因为围城,左幕军还分散在了三处营垒之中,给了曹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左幕军砍伐树木,打造攻城器械,这些器械可都囤积在营垒之中。
    若是强行出战,一旦战败,这些器械可就未必能保得住了。
    曹昂、曹纯等人在刘封眼中,已经是冢中枯骨,没必要为了再冒险徒增变数。
    因此,在刘封的命令之下,涪城城外的左幕军不但没有阻击曹昂,反而还收缩了兵力,重新放弃了北面的营寨,将兵力和攻城器械全部集中到了东面和南面的营寨之中。
    曹昂入城之后,一见曹纯、曹休,李整后,当即控制不住心情,痛哭流涕起来。
    曹纯、曹休看见满脸疲倦沮丧的曹昂等人,也是心有戚戚。
    等到一行人进入涪城县衙,听完曹昂述说繁城一战,无不对刘璋恨之入骨。要不是他临阵弃军而逃,即便大军战败,也不至于损失如此惨重。
    曹纯,曹休、李整好生安慰了一番曹昂,并给他加油鼓劲。
    “如今涪城屯有二十余万石粮食,再加上子脩带来的物资,足供大军所用半年之久。”
    曹纯安慰道:“半年时间,足够大将军找到扭转局势的办法了。”
    曹昂心中郁郁,但也知道先前是失态了。
    调整好神情之后,先是谢过了曹纯,随后与众人商议起该如何加固城防,尽量拖延时间了。
    曹昂这边是想要拖延时间,而刘封这边则是尽量争取时间了。
    原地休整一日之后,次日刘封大宴全军,犒劳士卒,并将全军将士的功劳记录在册,引得三军欢声雷动,欣喜不已。
    随后,刘封又安排起了诸多事宜。
    首先,刘封亲自率兵东征,领魏延、黄忠、凌统、吕蒙、全琮、文聘、傅彤等诸部精锐,并且孙策三千骑军东往涪城,打算彻底结束蜀中战事。
    随军的还有吴班、吴懿兄弟俩的八千东州兵,以及黄权所督领的四千蜀军,并冷苞、杨怀、高沛所部的一万两千余蜀军,总计大军四万人。
    剩下的部队则交给陆逊统带,除了吕岱、爨怏、洗镇、廖化、习珍等部外,还需要将剩余的益州军和曹军俘虏并刘璋、庞羲、曹仁等人押送返回成都外,陆逊身上还有着另外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派兵前往灌地。
    此时灌地那里虽然已经没有多少曹军了,但依旧囤积了不少物资和青壮劳力,这些也都是需要收编入左幕治下的。
    曹军从成都、郫县等地总共掳走青壮共有五、六万人之多。
    如今曹昂仓皇逃跑,算上什邡、绵竹两地的青壮,也总共只带走了不到万人。
    如此一来,最少有五万余青壮落入了刘封手中,这些人自然是需要尽快安排的,这些人若是一直捏在手上,刘封还要管他们吃喝,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倒不如让他们尽快投入到恢复生产中去,一来也能减少开支,二来也能实行以工代赈。
    将青壮和降兵中的老弱清退回乡,进行夏收,是恢复成都地方生产以及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